聚集科技资源 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轮科技部贵州省部省会商深度解读

2013-8-22 10:59:01来源:贵州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核心提示:

2009年,科技贵州省建立了部省会商工作制度,开展了第一轮部省会商。部省会商工作机制的确立,使贵州的经济、科技目标任务与国家层面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契合,科技工作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4年来,贵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特色优势产业的创新实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水平和规模得到有效提升。

日前,科技部与贵州省举行新一轮部省会商工作会议并签署新一轮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确定了三大合作领域,提出了65个重点科技项目,描绘出我省通过部省会商这座桥梁,聚集科技资源,创新驱动发展的美好蓝图。

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贵州

第二轮部省会商聚焦三大议题

金黔在线讯 科技部与省政府日前举行新一轮部省会商工作会议并签署新一轮部省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此次部省会商聚焦三大议题,分别为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贵州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

双方议定,在2013年至2018年第二轮部省会商期间,将围绕贵州实施“5个100工程”、发展“四个一体化”和打造“五张名片”,集成部省资源推动以贵州科学城为核心动力圈的贵阳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加快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在推动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双方将以贵阳国家高新区为载体,整合创新资源,打造贵州科学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军民科技融合机制、加强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同时,强化产业发展科技人才支撑,推进实施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以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为载体,吸引、凝聚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团队。

在推动贵州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双方将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此,双方将通过加大对贵州特色养殖、中药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的支持,推动毕节、黔西南农业科技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园区等措施,支撑辐射贵州现代农业发展。双方将围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探索信息技术服务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同时实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进企业、驻园区(社区)技术创新专项行动计划。推进科技扶贫,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双方将结合贵州“5个100工程”和“四个一体化”建设需求,加强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美丽贵州”。推动贵州在跨越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生态。

围绕重点 推进合作 务求实效

——访省科技厅厅长陈坚

记者:从2009年开始,科技部和贵州省开始举行部省会商,请问,4年来,部省会商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陈坚:在贵州提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关键时刻,部省会商有力推进贵州科技进步与创新,支撑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14条措施支持贵州加速发展,将部省协同推进贵州科技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4年来,贵州高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实现突破,区域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提升了科技支撑产业的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支撑引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部省会商对于贵州实现科学发展、后发驱动、同步小康目标有何重要意义?

陈坚:贵州要实现同步小康,必须加快发展。同时,贵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能因为加快发展而破坏。对于贵州来说,科学发展就必须做到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既加快发展,又转型发展。

贵州要实现后发赶超,就必须发挥后发优势。后发优势就是科技优势,只有用科技的理念来规划和布局产业,才能真正地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

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是科技资源相对不足,越要重视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通过部省会商这一桥梁、纽带,贵州将借助外力助推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调优、调强,实现超常规发展,迈向同步小康。

记者:第二轮部省会商有哪些创新和亮点?

陈坚:第二轮部省会商确定的三大主要议题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将使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更加紧密,为“5个100工程”、发展“四个一体化”和打造“五张名片”,建设美丽贵州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次,此次部省会商重点明确。产业园区创新发展以打造高端创新平台,聚集人才等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强调创新链与产业链相结合,推动能源、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突出了以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服务“三农”服务能力、以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等措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在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既注重以创新支撑工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又注重推进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实现生态环境的修复。

第三.此次部省会商,贵州省提出了65个具体项目,为三大议题的合作提供了载体,科技部已决定,新一轮部省会商,对贵州的资金支持将比上一轮翻一番,同时,帮助贵州引进北京中关村等高新区支持贵阳国家高新区建设。这些具体举措,将有力保障部省会商三大议题的落实。

记者:目前,我们将如何推动部省会商的落实?

陈坚:落实部省会商确定的工作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重要契机,是争取科技部倾斜支持和全省各级科技部门更好履行科技管理服务职能的有力抓手。全省科技工作将发挥好军工资源和材料资源的优势,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依靠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强协同创新,着力培养、引进和使用好科技人才。

我们将采取四项措施抓落实。一是迅速组织全省科技系统深入学习贯彻部省会商精神和万钢部长、陈敏尔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工作思路聚焦在会商所定工作任务上来。二是围绕贵州重点产业和领域的科技需求凝炼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部省会商项目库。三是依托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引导更多高层次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资源聚集贵州,推动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四是强化部省会商任务责任分工和跟踪落实,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进重点产业和领域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重大科技项目

明晰创新路径 谋求重点突破

围绕第二轮部省会商三大议题,省科技厅凝练出65个科技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本报对部分项目进行简要介绍,勾勒我省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

高性能铝合金拓展产业升级空间

以现有211Z“耐热高强韧铝合金”新材料及其大型锭坯等生产技术为基础,通过实施高性能铝合金精深加工产业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创建新工艺和高效生产线,生产模具、机械制造、FAST等高科技建构、新能源等领域大量需要的铝合金产品,引领“以铝代钢”,大量替代进口,促进全行业低碳循环。

民族药产业组建国家级创新平台

在12个重点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中,贵州民族药创新平台项目占据3席。

喀斯特生物资源与特色民族药物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旨在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和创新药物,推动喀斯特生物资源与区域特色的传统中药民族药的有效利用、走向国际和可持续发展。

现代民族药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围绕以苗药为主体的西南民族药开展研究,形成“立足贵州、辐射西南、面向全国”的民族药孵化基地。

贵州百灵西南民族药(中药)新药创制研发中心将主要形成GAP、GCP、GMP、GSP一条完整技术线条,打造开放性国家级药物公共研发平台。

黎阳高新区对接贵安新区推进“工业强市”

此次部省会商,我省提出,希望科技部将贵州安顺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目前,黎阳高新区已形成夏云工业园区、羊昌工业园区、乐平工业园区“一区三园”统筹发展的格局。现已有117家企业入驻,协议投资180亿元。为做好与“贵安”新区的衔接,已完成夏云工业园、乐平工业园、羊昌工业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信息高速路提速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实施贵州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创新建立起农村信息化建设整合共享机制,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创建起具有中国特色、贵州特点的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科学模式,以信息化推动贫困山区优势特色现代农业和多彩贵州乡村旅游业发展。

贵州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按照“1133”总体框架推进建设。即:建立1个长效发展机制——农村信息化科学发展长效运行机制;按照“平台上移”的思路,整合资源构建1个综合服务平台——贵州省农村信息化整合共享服务平台;按照“服务下延”的理念,创新模式完善3大支撑体系——“百千万”农村信息科技特派员队伍、“三网合一”农村信息高速通道、“多位一体”农村信息传播服务渠道;结合“山区经济”的需求,融合产业打造3个服务品牌——“淘宝·贵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信息服务、“多彩贵州”乡村旅游信息服务。

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延伸致富希望

充分发挥宁贵州的肉牛品种优势,引进宁夏科技特派员团队,做大做强贵州肉牛产业。贵州、宁夏将共建省及国家肉牛工程技术中心,形成科技特派员跨区域合作新模式。

以黔东南等地区区域性地道特色中药材产业为重点,依托宁夏科技特派员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借智、借力提升贵州中药材产业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贵州一区三州(毕节、黔东南、黔南、黔西南)科技特派员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示范,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提升农民增收能力。

磷铝钛产业谋划绿色发展

通过实施磷铝产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提升磷铝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专利,为我国磷铝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提升我国钛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水平,为我国海绵钛企业可循环流程工艺的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石漠化治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实施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为国家全面开展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南方8省451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提科技支撑,保障长江和珠江下游生态安全,加快石漠化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回眸第一轮部省会商

数字见证

20%

2009年以来,贵州省级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

44.95%和42.69%

2009年以来,专利申请和获得授权量年均分别增长44.95%和42.69%。截至2012年,全省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2641件,居全国第23位。

20%

2009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一直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23位

贵州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位由2010年的29位上升至2012年的23位。

7亿

4年间,科技部共支持贵州项目资金7亿元,较前四年增加近一倍。

成果集萃

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

4年间,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先后落户贵州,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有2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实现产业化,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国家精密微特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产品应用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商用大飞机”等国家重大工程、新兴行业和领域。

“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出高效节能铝电解槽等系列装备,有力支撑我国铝镁电解产业的升级改造。

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和培育了一批茶产业科技型龙头企业,显著提升了贵州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重大项目支撑经济转型

4年间,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有力推动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支撑引领贵州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大型自动化棉花收获机实现进口装备国产化,加速了贵州军工优势人才和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

“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用钢及制品研发”项目初步形成了“盘条—预应力钢丝”产业链,实现相关产品国产化,向高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复杂难处理磷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有效提升我国磷工业采选和磷化工的综合技术水平,实现成套技术、装备的出口;

“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技术开发”项目开发出新型高强度铝合金系列新材料,解决了长期制约贵州铝工业结构升级的技术瓶颈,贵州将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高性能铝合金研发生产基地”。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为全省78个县市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成功探索出了多种可借鉴推广的生态治理经济技术模式。

民族药特色产业领域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突破特色药材品种育苗及种植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引进一批创新药物,贵州中药民族药总产值排名进入全国前5位,成为贵州后续支柱产业之一。

(关键字:科技部 贵州省 磷化工 科技)

(责任编辑: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