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息烽至黔西、息烽至开阳高速开工。今年春节前,息烽至金沙二级公路控制性工程乌江大桥将竣工。这对年耗煤量上百万吨的开磷集团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他们将大大缩短从金沙、织金运煤到贵阳的距离,成本将大幅下降。”
当然,上述道路的修建带来不仅仅是生产成本的下降。开磷集团两大园区“无缝对接”,贵阳迈步千亿元级磷煤化工产业带,也在愿景之中——
位于小寨坝的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和位于金中镇的大水工业园,是开磷集团的两大工业园区。他们的直线距离仅为17公里。然而,因为勒马山、洋水河、狼鸡岭的阻隔,开磷集团不得不花巨资修建一条横穿整个南山山脉的磷矿浆输送管道,让两大园区实现“对接”。“息开高速的开建,将为两大园区的产业耦合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力。”开磷集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发展部部长王国维如是说。
而按照相关规划,到2015年,我省将力争煤电磷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超过1000亿元;贵阳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开阳——息烽”千亿级煤电磷产业聚集区。
多条高速陆续开建
旨在畅通能源运输
磷煤化工的迅猛发展,让贵阳对煤炭的需求逐渐增加,修建“能源通道”的意愿也日趋增强。息烽至黔西、息烽至开阳等高速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建的。
去年12月16日,贵阳迎来了入冬的第一场雪。然而,这场雪并没有阻挡卡车司机陈师傅的工作热情。他开着总重五六十吨的重卡,像往常一样把煤从小寨坝运到位于永温的开阳化工有限公司。正常情况下,他每天来来往往要运两车煤。
实际上,每天,众多像陈师傅一样的司机驾驶重卡奔驰在贵毕路、杭瑞高速和贵遵高速等公路上,把织金、黔西、金沙的优质煤炭运往息烽、开阳、白云、清镇等地。也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奔波”,我市煤炭开采量和煤质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困境才得以解决。
据开阳县工业园区管委会招商部部长唐明刚介绍,目前,开阳工业园区每年大概需要150万吨的煤炭,基本是从毕节运进。而对于开磷集团两个园区,这个数字目前是每年300万吨。随着“四个一体化”的推进,我市的煤炭保障能力将接受新的考验。《贵阳市四个一体化发展规划》显示,以2011年我市煤炭实际开采量315万吨/年测算,到2015年、2020年,新增的热电联产机组要求我市新增煤炭开采与金沙、黔西、织金、平坝等地煤炭供应约700万吨-1700万吨。
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提升运输保障能力就迫在眉睫。去年年底,息烽至黔西、息烽至开阳高速开工;今年春节前,跨越乌江的息烽至金沙二级公路控制性工程将竣工。对于上述道路,市工信委园区处副处长梁大彰坚定地把他们定义为“能源通道”,“他们将让金沙、织金运煤到贵阳的距离从现在的一百公里以上缩短至少四五十公里。对于像开磷集团这样的用煤大户,肯定会节约不少成本。”
打通崇山峻岭的隔阂
助园区产业耦合发展
开磷集团位于息烽、开阳两大园区的直线距离仅17公里。然而,横亘其中的崇山峻岭,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两大园区的“融合”。息开高速的建设必将推动两大园区的产业耦合发展。
“息开高速的开建,将为两大园区的产业耦合发展提供更大的推力。”开磷集团首席专家、副总工程师、发展部部长王国维说,息开高速一头连着开阳永温,另一头连着息烽小寨坝,“企业可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达到质量最优、成本最低,最终实现联动发展。”
位于小寨坝的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和位于金中镇的大水工业园,是开磷集团的两大工业园区。他们的直线距离仅为17公里。然而,因为勒马山、洋水河、狼鸡岭的阻隔,开磷集团不得不花巨资修建一条横穿整个南山山脉的磷矿浆输送管道,让两大园区实现“对接”。据透露,未来,开磷集团在小寨坝生产的合成氨将不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大水工业园,而是将合成氨用于进一步的加工转化。而这必然导致大水工业园对开阳化工合成氨项目的依赖,从而促使开阳化工今年上马第二期50万吨合成氨项目。
息开高速的建设,也让开阳县沿线乡镇看到了加快发展的新机遇。
2012年,开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5.3亿元,而永温的经济实力在开阳县16个乡镇中排名前四,在它前面的是城关、金中、双流这三个老牌工业强镇。息开高速、贵遵复线在开阳县永温镇交叉,这让永温镇镇长强勇意识到,“永温的机会来了!”
强勇说,开阳“双流—金中—永温—城关磷煤化工走廊”中,永温片区的园区规划面积是25.1平方公里,占开阳工业园区总面积的一半多,几乎是双流的两倍,金中的五倍。而双流、金中的老工业比较多,地域空间已然接近饱和;城关毕竟是县城,不会布局太多的重化工。最近,永温又新勘探出大量的磷矿储量,新成立的开阳经济开发区3平方公里核心区刚好位于永温。凭借这些优势,已经拥有开阳化工、重庆双赢、路发实业等企业的永温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精细磷煤化工。
汇聚多方面有利因素
迈步千亿元级聚集区
按照相关规划,贵阳正计划努力用10年时间建设“开阳——息烽”千亿元级煤电磷产业聚集区。目前,各种有利于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因素正在聚集。
修建息开高速等,实际上,是贵州、贵阳推动磷煤化工产业的一大举措,也是贵阳打造千亿元级煤电磷产业聚集区的重要抓手。
打开贵州地图就不难发现,随着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的展开,贵阳至瓮安、开阳至瓮安高速、息开高速等的建设、规划,刚好将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的“织金(黔西)—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煤化工产业带”串联起来。
目前,这条产业带上已形成产值超200亿元的瓮安——福泉煤电磷一体化循环经济园、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产值超100亿元的息烽磷煤精细化工工业园、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黔西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按照相关规划,到2015年,我省将力争煤电磷产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超过1000亿元;贵阳正计划努力用10年时间建设“开阳——息烽”千亿元级煤电磷产业聚集区。
与规划的美好愿景相呼应的是,贵阳煤电磷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各种有利因素在聚集。除了道路基础设施改善外,贵阳磷煤化工产业突破生产要素束缚的努力,也将“开花结果”。今年下半年,我市“四个一体化”项目——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煤电磷、煤电化一体化循环经济技改项目,将在息烽小寨坝镇开工建设。据测算,2018年该项目建成投用后,将带来每年400亿元的销售收入。
“贵阳煤电磷产业聚集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还需进一步深挖。”王国维说,目前,这个聚集区上的各家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上下游合作不够,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以双流镇为例,开阳年产11万吨黄磷的产能大都布局在此,国华天鑫、青利天盟等多家黄磷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而且目前黄磷已经产能过剩。
王国维说,所谓的产业聚集区,意味着从原材料到深加工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比较长,产业幅比较宽,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有机融合,物流、仓储、研发机构一应俱全等。对于磷煤化工而言,也就是指生产磷矿石、黄磷、磷复肥、精细磷化工产品以及处理废渣的企业能错位发展、共生耦合。而要实现这些,除了依靠“四个一体化”外,企业的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生产经营等都应是努力的方向。
(关键字:贵阳 磷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