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十五届我国植保信息交流暨农药械交易会高峰论坛与信息发布会在福州举办。据了解,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重于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助剂、种衣剂均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量较大。
我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在报告中指出,传统农药不能满足农业生态文明要求,农药绿色化是根本上实现农药“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当今国际新农药创制研究趋势的三大特点是新的生物技术引领、生物信息技术应用和多学科发展的推进。新型植物免疫调控高效低风险小分子农药的开发和应用推广,将成为农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效低风险小分子绿色农药创新是世界各国农业主流方向。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副总农艺师、研究员姜辉分析了农药管理政策趋势。产品研发上,鼓励创新、提高门槛、制约同质化、周期性再评价;生产环节中,鼓励做强做大,加强安全生产与三废处置,淘汰落后产能;流通环节中,要持证上岗、专业化组织与服务(开方与卖药)、建设电子台账与大数据平台(电子标签/二维码识别)、特殊农药(专营)、电商监管等;使用环节中,安全用药责任(安全事故入刑)、废弃物包装物(回收义务和责任)和鼓励专业化服务等。
我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袁会珠介绍了草地贪夜蛾的化学防治技术。草地贪夜蛾为害密集且隐蔽,为害作物种类多;截至目前相继报道了田间为害玉米,甘蔗,甘蓝,马铃薯,花生,早播小麦和冬粉薯;常规手动喷雾和丢施颗粒剂效率低;亟需筛选有效杀虫剂和探索施药新技术。“‘斗’蛾刚刚开始,我辈尚需努力!”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测报处副处长黄冲作了《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预测趋势意见》报告:
2019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总体发生平稳,轻于近年。据初步统计,全国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43亿亩次,防治面积60亿亩次。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重于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2020年将是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的关键年,对玉米等作物生产威胁大。
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重发风险高;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二化螟、玉米螟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粘虫、棉铃虫等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草地螟在东北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水稻重大病虫上:
预计2020年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预计2020年二化螟在西南东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大部稻区偏重发生,部分稻区大发生。
预计2020年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南方稻区大部为偏重发生,东北大部、江淮、西南南部中等发生。
小麦重大病虫上:
预计2020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预计2020年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等麦区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
预计2020年小麦穗期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山东、河北局地大发生。
玉米重大病虫上,2020年是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的关键一年。秋季草地贪夜蛾为害多种植物,部分地区虫口数量较高;周边虫害发生国家多,虫源面积大;南方作物种植方式对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有利;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虫害越冬区。
预计2020年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西北、黄淮、西南局部地区中等,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
预计2020年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大部、黄淮和新疆局部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
预计2020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高感品种在部分产区将偏重发生。
其他重大病虫中,预计2020年草地螟越冬代成虫、一代幼虫总体上仍呈偏轻发生,但种群恢复迹象明显,东北局部地区可达偏重程度。
预计2020年马铃薯晚疫病总体中等发生,西南大部、东北北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遇适宜气候条件,偏重流行风险高。
市场开发总监任璐详细介绍了强劲技术硬核产品:入田、极显,并表示通过从产品、作物解决方案到无人机植保等服务,再到食品价值链理念落地项目“我向往的田园”以及与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实践,拜耳切实为我国农业减量控害、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害防治处研究员在介绍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试验示范情况时建议化学农药使用要与非化学措施协调一致,要确保科学安全用药;绿色防控非化学措施集成应用要注重效果,也要注意轻简化,要经济高效,才会显出优势;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首先要与高附加值有特色的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优势互补,优质高效;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要依靠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国家政策,是植保对人类的积极贡献。
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晓鹏介绍了不一样的春雷霉素在细菌性病害防控上的研究和应用,并表示要聚焦顺势,布局产品。江门市植保有限公司专注深耕细菌市场多年,细菌防治药剂方面一直坚持推广绿色生物农药,取得日本北兴化学株式会社的春日霉素全国代理和开发权,经过多年努力和推广实践,以春日霉素(加收米)为核心打造出彩隆、加瑞农、橙亮等安全、高效、环保的春日霉素系列产品,并且得到市场的认可,以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效果赢得种植户的普遍信任。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药与药械处研究员束放表示2020年农药需求走势中,预计农药使用总趋势为总量基本持平,但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方向不变(政策、经济、技术、社会化服务等)。
1、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助剂、种衣剂均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需求量较大。
2、杀鼠剂需求下降,且幅度较大。但受鼠疫的影响,不排除使用量上升的可能。
3、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量占比逐年上升。
4、生物农药品种多样化、生物杀菌剂用药量稳步上升。
5、保护剂、免疫诱抗剂、植物健康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如:氨基寡糖素、植物蛋白、异噻菌胺、噻苯隆、矿物油等被市场认可。
预计绿色防控产品前景看好,2018年性诱剂(近100种斜纹夜蛾、二化螟、绿盲蝽和梨小食心虫)使用面积2800万亩,食诱剂使用面积达440万亩。2020年杀菌剂用量上升,其中生物杀菌剂用药量显着上升(凡是统计到的生物农药品种其使用量全部上升,这在以往是没有的)。
随着小宗作物中种植面积和登记品种的不断增加,目前专门用于小宗作物的农药产品1600多种,种类为杀虫剂和杀菌剂。据统计,2019年3-5月份在小宗作物如人参、金银花、樱桃、韭菜、姜、大葱和茭白等作物上公示的农药品种有23个。受扶贫攻坚政策的引领,今后小宗作物用药会越来越多。受农药新产品打包推广以及其良好的防治效果,部分新农药2020年终端使用价格会略高于2019年,但部分老药品种由于多年来价格逐渐透明化,其变化不多,趋于稳定。预计总体制剂价格略升,原药价格趋稳偏降,产能趋紧。
今后我国环保督查将成为常态,供给侧改革将更加深入和具体,中美贸易摩擦永远在路上,高毒农药的替代将在五年之内全面完成,生物农药的发展势在必行,农化巨头发展方向和盈利模式等都将对农药市场需求和供应产生影响,势必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关键字: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