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新一代生物农药渗透植保界,农业变革已悄然到来

2020-3-26 8:11:4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简称“RNAi”)是指由内源或外源的双链RNA引发的mRNA降解,导致特异性阻碍靶标基因表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据悉在上世纪90年代,科研人员陆续发现RNAi基因沉默现象,目前已在昆虫学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RNAi诱导基因沉默具有高效性、特异性以及简便性这些优点,近些年该技术也用在了新型农药开发中。

RNAi防治害虫的原理

RNAi通过干扰与害虫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阻止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害虫的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或死亡。此类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害虫取食来内化靶标基因的双链RNA。昆虫摄入与靶标基因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双链RNA后,该双链RNA在中肠位置被吸收,若沉默的目标基因并非位于中肠,则沉默信号能通过细胞或组织间传导,到达被干扰的靶基因部位进行RNAi。

运用RNAi技术进行害虫防治所选择的靶基因大致分为5种:害虫致死基因,与害虫抗性和免疫相关的基因(降低害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与害虫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与害虫产卵有关的基因,以及与嗅觉相关的基因(干扰害虫对作物的识别)。

目前将双链RNA导入昆虫体内更受欢迎的方式是饲喂法,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白蚁(Reticulitermesflavipes)、长红锥蝽(Rhodniusprolixus)和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virgifera)等多种害虫的防治中。饲喂法不需要专门的设备,同时运用该方法对RNAi开展研究也较为便捷。但也有缺点:该方法作用效果慢,并且处在卵和蛹阶段的昆虫因无法取食而不能受用。

(关键字:农药)

(责任编辑: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