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作为“药(医)食同源”作物的典型代表,经历近10年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极具区域特色的经济作物。为推进薏苡科学栽培,提高种植效益,充分发挥薏苡主产区产业优势,促进薏苡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1年全国薏苡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西南种植区
西南是我国薏苡种植的主产区和优势区,主要包括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以粒用薏苡为主,少量饲用,本区降水充沛,品种生育期长,适宜春播种植。
(一)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一般3-5月播种,10-11月收获。播种前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备播。采用3-5%的生石灰水浸泡种子48小时,或进行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加强病虫防控。播种量2.5-3.5公斤/亩,条播或穴播,4-6叶期定苗,留2-4株/穴,亩留苗密度8000-12000株。
(二)科学施肥,合理灌溉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提倡使用农家肥、生物肥料等。基肥使用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亩或复合肥40公斤/亩。追肥一般分苗肥和穗肥两次施用:拔节期追苗肥,每亩施用尿素10-20公斤;抽穗期追施穗肥,每亩施用尿素10-20公斤。也可以使用缓释型肥料,提高轻简化种植水平。薏苡具有湿生习性,田间水分管理应遵循湿润育苗、干旱拔节、有水孕穗、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田收获的原则。
(三)辅助授粉,提高结实
薏苡雌雄同株异花,同一花序中雄花先成熟,与雌花不同步,常需异株花粉授粉。一般靠风媒授粉,可在开花盛期以绳索等工具振动植株(上午10:00-12:00时)辅助授粉,提高授粉结实率。
(四)防治病虫,保证品质
由于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基本上都是由地方资源经提纯复壮和系统选育而来,加上主产区常年连作,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大,应注意病虫防治。苗期注意玉米螟、粘虫和草地贪夜蛾的危害,抽穗期注意黑穗病和叶枯病的发生,及时拔除有病植株。
(关键字: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