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武陵山区、秦巴山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意见

2021-4-27 9:15:47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根据当前各马铃薯产区播种和管理进程,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优质品种比例低、单产水平不高等问题,综合研判去冬今春土壤墒情、气候条件、病害发生趋势,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制了2021年马铃薯生产技术意见。

武陵山区、秦巴山区大春作区

该区海拔700米以上区域(高山地区、二高山地区)一年一季,春种秋收,属于一季作区(大春作区)。

1.选择良种。选择优质、抗晚疫病和高产专用品种,脱毒种薯符合GB18133-2012国家标准的一、二级大田用种薯。二高山及高山区域要重点选择抗晚疫病、薯形好、品质优、耐贮运、休眠期长的中晚熟品种。间套作重点要选择株型直立或半直立、耐荫性好、晚疫病抗性较好的品种。

2.整地施肥。应避免与茄科作物轮连作,可与禾谷类、豆类、绿肥等作物轮作。充分了解前茬作物生产情况,特别是除草剂、新生物菌肥等的使用情况,避免除草剂等残留对当季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耕细整地,作业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原则,达到30厘米左右。播种前再利用微耕机、旋耕机等机具或牲畜力量实施浅耙作业。施肥要做到定量、有机无机结合,测土配方施用。播种时施用化肥离种薯3-5厘米,然后覆土起垄,垄高15-20厘米。细土覆盖,以利出苗。依据土壤肥力亩施腐熟好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如无有机肥,可用马铃薯专用复合肥用量至50-100公斤和生物有机肥100公斤,作底肥一次施入。

3.适期播种。二高山及高山地区1月下旬-3月上旬之间播种,可以净作,也常与玉米间作,一般采用单垄单行、大垄双行、平播后起垄等方式种植,净作密度通常在4000株左右,间套作密度通常在2200株左右。

4.加强田管。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两种方式。人工除草配套中耕培土等措施进行。化学除草可采用土壤封闭法和茎叶喷雾法,前者在出苗前选择合适除草剂喷施到土层表面为土壤封闭法;后者在马铃薯出苗(3-5叶期)后、杂草1-5叶期时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除草剂,在行间近地面喷施。茎叶喷雾要尽量避开马铃薯植株。本区为纯雨养农业,前期干旱、中后期雨水偏多,特别要注意清沟排渍防控涝灾。苗期结合中耕培土视苗情追施尿素10公斤/亩左右,或每亩施碳酸氢铵25公斤+硫酸钾5-8公斤对水进行条施。有条件的地方建议采用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中耕作业,培土清沟。

5.病虫防治。晚疫病是本区域常发重发病害,播种前选择合适药剂拌种,生长季节,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应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生长前期喷施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施防治性药剂进行防治3-6次,注意药剂轮换交替使用。对青枯病、疮痂病、粉痂病等土传性病害,选择合适药剂进行土壤或种薯处理,发病初期喷施或浇灌合适药剂进行连续防治2-3次。对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蝼蛄和金针虫等采用拌毒土或毒饵控制。

6.适期晴天收获。此区马铃薯一般在6-9月成熟或非正常死亡,成熟时恰逢雨季,根据市场行情,择晴天人工抢收上市,切忌块茎沾上雨水。优先选用小型农机收获,需在成熟后待薯皮老化,避免收获时机械损伤。

7.分类科学贮运。鲜薯应立即上市,尽量不要长期储存;烤烟种植区要密切关注块茎蛾的发生,做好预防工作。收获的鲜薯和种薯若需要长期储藏,储藏地要预先清理干净,进行杀菌、消毒,同时做好防鼠准备。对短期储藏销售的薯块,收获后须分级、精选装箱或装袋,装卸轻拿轻放,运输车辆箱体铺草席减轻磕碰损失。

(关键字:化肥)

(责任编辑:0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