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玉米对肥料和温度的要求较高,这也是为什么夏玉米能够在一百天进行收获的原因。温度不够常常会导致玉米发生低温冷害,在播种出苗期遇低温,会造成出苗推迟,幼苗瘦弱,种子发芽率降低等。这种现象被称为低温障碍,那么对于玉米低温障碍该怎么办呢?
从玉米整个生育期来看,芽期、苗期、灌浆期对低温敏感性很大。苗期低温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植株生长。即使温度恢复后仍有一定的低温后效作用,然后逐渐恢复。同时,低温下植株功能叶片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植株总的有效叶面积,致光合生产率下降。播种至出苗期需有效积温79.4日度,生物学低限为9.3℃。播种至出苗的天数随温度增高而缩短。平均气温15℃,需15-20天。平均气温12;8-16.8℃产量高,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都会减产。
低温对玉米的影响
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分为两种:延迟型和障碍型,前者主要发生在营养生长期,后者主要发生在生殖生长期。延迟型冷害是指玉米在生长期间遭受低温危害,生育期延迟,在霜前不能正常成熟,从而导致玉米籽粒含水量增加,千粒重下降,结果使玉米减产。障碍型冷害是指在生殖生长期间,玉米生殖器官遭受低温危害,生理功能被破坏,玉米授粉受精受阻,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在播种至出苗期遇到低温会导致种子出苗延迟,影响出苗的整齐度以及幼苗的生活力,使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玉米在苗期遭受冻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低温影响的时间长短。玉米在出苗至吐丝期遇到低温会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株高降低及出叶时间推迟,玉米的营养生长受到抑制。
从玉米整个生育期来看,芽期、苗期、灌浆期对低温敏感性很大。苗期低温降低了光合作用强度,影响植株生长。同时,低温下植株功能叶片的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植株总的有效叶面积,致光合生产率下降。
玉米低温障碍预防措施:
1、精细整地:北方秋季应该在秋季整地施肥,将土壤经过耙磨、镇压后在起垄做畦,而又灌溉条件的,应该秋冬季浇好底水,适时镇压、耙细,以免失墒,达到畦平、土细、上虚下实。
2、选用良种:玉米各个品种耐低温差异较大,所以应该因地制宜的选用适合当地耐低温的高产品种,同时要根据气候区划科学地确定播种期,适期早播,使各生育阶段温度指标得到满足。从播种枝出苗的气温尽量为13-17的度之间,温度不得低于10度,出苗枝吐丝平均气温宜高于24℃为宜,不要低于23℃。以利光合作用进行,尤其是根据后期气温偏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3、合理密植:出苗后要适时间苗定苗,做到密度适宜,采用地膜覆盖技术栽培,这样用膜较少,而管理方便。可以采取宽窄行或大、小垄种植法,即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25厘米,用70-75厘米宽的薄膜覆盖2行玉米,两边压入薄膜l0厘米。尽量是保持每亩3800-4500猪,这样通透性也比较好,也能发挥边行有时,也能增产10%-15%左右。
4、早播早覆膜:覆膜一般比露地早十天半月,在播种后在垄两边各开一条沟,深5厘米左右,将塑料膜紧贴地面,松紧适宜,膜边压土严实,使膜的采光面在35厘米以上。对于草害养殖的,可以对垄面喷洒药剂,之后再覆盖,能极好的防止杂草滋生。
5、合理施肥:苗期施用磷肥能改善玉米生长环境,对缓减低温冷害有一定效果。还可用生物钾肥500g对水250m1拌种,稍加阴干后播种,增强抗逆力。
(关键字: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