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行情的持续走低让煤化工企业有了成本优势。在以投资拉动经济的路径下,煤化工投资再度升温。但是,投资巨大、收益期长、市场萎缩、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加之现有技术尚待完善等诸多因素,使得煤化工行业尚难看到行业曙光。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黄金干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除炼焦外,大多的煤化工技术目前并不适合大工业生产,虽然在实验室可以制造出来,但是大工业化生产成本太高,只可作为战略性技术储备。
投资巨大收益无期
据悉,煤价保持每吨在200—300元之间,才可保证煤化工项目不亏损,这除了在内蒙古和新疆等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的地区之外,其他地区难以达到。对于煤制油项目,只有国际油价位于70—80美元/桶以上,项目才能获利。
最近有消息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三峡总公司联合投资的陕西渭南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公司,目前就面临着追加企业资本金以及募集超过百亿元资金用于购置设备等方面的财务难题。
陕西省在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额度远超千亿元,但这些项目大多数启动于2010年左右,按照工期,至少要到2014年甚至“十三五”时期才可能开花结果。漫长的投资建筑周期不但无法享受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利好,同时也使投资方的资金难以到位。
目前,陕西省已知的八大煤化工项目包括神华陶氏榆林煤炭综合利用、兖矿榆林煤间接液化、华电榆横煤制芳烃、陕煤化蒲城清洁能源煤制烯烃、大唐榆林煤电化一体化、中煤集团煤制烯烃、煤干馏多联产煤化一体化等,总投资高达3000亿元,但迄今无一例建成。
有专家表示,除煤制甲醇、电石、焦炭等传统煤化工项目技术比较成熟之外,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属于新型煤化工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技术处于实验室向商业化转换阶段,充满了不确定性,并且关键设备的引进费用昂贵,不是一般企业所能承受。
安邦咨询分析师韩向晖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如神华的鄂尔多斯神东煤制油项目就是边引进边吸收国外技术,其实只是一个煤制油的直接液化的示范工程而已,离商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神华尚且如此,其他企业更是如此。
韩向晖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30%以上,开工率严重不足。各地规划的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实际开工和具备开工条件的不足10%,产能过剩趋势明显。
经济下行难享煤价盛宴
煤价下行并没有扭转煤化工产业的尴尬局面,虽然使原料价格成本有所降低,但远没有抚平产品降价、需求萎缩的缺口。
陕西神木县煤化工产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化军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兰炭价格比以往下降近千元,而且需求减少。另外,由于煤炭价格的降低,生产兰炭剩下的碎煤卖不出去,堆积如山,已成该县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而作为煤化工的传统产业——焦炭,今年以来,由于国内钢铁产量增幅继续回落,国际市场需求依旧疲软,增长幅度将明显低于去年和前几年的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的主要煤化工产品焦炭、甲醇、二甲醚和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芳烃产品的需求和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黄金干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经前几年的高速发展,现在的低迷是难免的,现在最要做的就是自身挖潜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度过这个困难期,现在上项目实为不智。
项目投资盲目、混乱,前景堪忧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需求迫切,许多关键技术从国外引进,但是,国外一些煤化工技术缺少工业示范验证,引进风险很大,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
我国煤化工“十二五”规划只是建议适当发展,并且目前只批准了15个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以煤制天然气为例,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的仅有大唐克旗、大唐阜新、新疆庆华、内蒙古惠能等四个在建项目,而全国实际上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近30个,光新疆一地在建和拟建项目就达14个。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总工程师方德巍表示,目前煤化工发展是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各自为战。技术研发路线混乱、项目上马混乱,没有统一的战略安排和规划,资金、资源浪费严重。
韩向晖对《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煤化工只是大部分企业获取煤炭资源的幌子,其真正目的不在煤化工,而在为之配套的煤炭资源。但很少有人去考虑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因为煤炭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弥补煤化工带来的亏损。国内趁着这股东风却大肆跑马圈地或只是他们获取煤炭资源的一个跳板而已。这样,似乎暂时实现了企业和政府的双赢,也为时下的煤炭困境找到一条出路。但是,未来我们或许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如果不按照国家规划行事,一意孤行,煤化工不但成不了煤企的救命稻草,还会成为一种慢性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