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我们对四季度市场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首先是市场状态。横向来看,欧美股市强,而国内A股弱。现阶段的一个重要命题是:欧美股市是否到顶,而A股是否见底?我们倾向于认为,市场的底不是猜出来,而是踩出来的;市场的顶不是摸出来,而是挂出来的。换言之,国内外市场之间的差异可能还会持续。
其次重点论述政策的变化。目前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第二个就是欧洲央行于
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年主要国家的政策主基调没有变化,具体可概括为16个字:“美国求进,欧洲求存,日本求变,中国求稳”。由此衍生出一个问题,即欧洲何时开启购债计划?我们认为,这主要取决于西班牙寻求援助的时间点。按目前市场的观点来看,西班牙可能会在
就QE3来看,伯南克放出“失业率不降宽松不止”的话,这表明美联储已公然成为对赌经济周期的“庄家”。回顾过往的百年历史,如果说凯恩斯是将财政政策用到极致的经济莎翁,那么伯南克无疑是美联储百年史上将货币政策用到极致的金融霸哥。更有甚者,他大言不惭地指出,资产购买将降低财政赤字和债务,这显然是向政府抛出谄媚橄榄枝,明目张胆的赤字货币化,令人愈发感觉恶性通胀正步步紧逼。
记得投资界有句经典的话:我们最大的风险在于没有风险,这句话可以完美匹配伯南克的激扬之言。然而,事物永远存在正反面,而且往往是正在前、反在后,如格林斯潘神话的破灭。经济有个词叫“出清”,金融有个词叫“清算”,时下欧洲和美国正在经历此种煎熬,但出来混,总要还的。不难想见,在如此极端的货币条件下,可能出现两种分化的路径:其一是刺激给力,就业逐步好转,推动经济稳步复苏,第二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美联储政策失误的尾部风险得以激发。我们倾向于后者。
究其原因,美联储资产规模已达2.7万亿美元,但其中的1.5万亿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也就是说整个美国国内包括实体经济,包括金融机构是不缺资金的,现在美联储继续释放流动性,只会造成流动性飙升。我们知道,政策的目标通常是在经济增长与通胀之间的抉择,目前来看,美联储选择了保增长,因此对通胀会有超容忍度,目前美国的通胀率不到2%,而通胀指标主要由能源类商品构成。回顾前两次QE操作,资金都能沉淀下来,但这次资金可能引发溢出效应,连续三次QE的负面效应累积叠加,可能会造成原油暴涨引发通胀抬头,反而进一步挫伤美国就业市场,通胀恶化势必触发市场隐含利率的飙升,从而最终刺破美股和贵金属泡沫。
最后,我们认为,四季度市场走势的聚焦点在原油,原油的金融属性在沉寂4年之后可能再度点燃,并重返大宗商品领头羊的角色,预计到年底突破110美元/桶至120美元/桶,届时将触发金融市场的大清算。现阶段而言,美元可能维持下行,另一个闪亮的品种是铜,预计国庆节后待原油企稳启动,铜价也将面临向上修正的重估,从CFTC基金持仓来看,COMEX铜非商业净持仓于前周结束了17周的净空,预示着资金偏向结构性的转变。至于欧美股市,可能维持高位区间震荡。
(关键字: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