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代煤 攻克“十面霾伏”

2013-3-18 10:01:54来源:科技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我国近期频现的严重雾霾天气,让清洁能源再次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以电代煤”,是治理当前空气污染的一大良方。无论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还是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的两份建议都与此密切相关。

冯军介绍,机动车尾气排放是PM2.5的最大来源之一。电动汽车行驶为“零排放”,其消耗电量换算所得的燃煤发电厂污染排放,也明显少于相同里程化石能源汽车尾气的污染排放(且目前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已达到26.68%)。“除去大家熟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样可观。比如买电动汽车牌照无需竞价或摇号。”

冯军以上海为例算了一笔账:上个月车牌拍卖价首破8万元,加上政府补贴最高10万元(其中,国家最高补贴6万元、上海市政府补贴4万元),买电动汽车至少可以省下10来万。此外,电动汽车普遍采用夜间充电方式,规模化应用后,能切实有效缓解城市电网日益严重的峰谷差问题。

不只是经济、环保,停驶状态的电动汽车也能让老百姓赚到钱。“V2G技术将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接入电网,用户可以在低电价时给车辆充电,高电价时将电动车存储能量出售给电力公司,获得现金补贴。”冯军坦言:“欧美各国正在进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试点示范,如果该技术能取得突破,将极大影响电动汽车商业运行模式。”

截至2012年底,上海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总数达2431辆,其中公共服务用车超过千辆级目标,达到2131辆,私人用车300辆。与之相关的一组数据是,目前上海汽车保有量为195万辆。在庞大的汽车保有量面前,电动汽车的比重有些微不足道。原因何在?

“对于有车库的用户和新建的小区来说,充电不是问题。我们会对私人用户进行跟踪服务,比如家里电表不大的可以增容,新建小区可以先行规划。”冯军并不避讳难题,“难就难在公共服务这一块,公交车等连续运转的车辆怎么换电,必须要在公共场所建立充电桩。这就需要政府明确充换电设施建设用地政策,在发展初期给予充换电站建设财政补贴,并出台充换电服务价格体系。”

冯军建议,将公共服务和行政服务领域电动汽车试点实施范围,从25个扩大到全国主要大、中型城市,并在公共服务(公交、出租、公用事业生产抢修用车)和行政服务用车领域实施按比例逐年替换,以提升电动汽车使用量。

“充换电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及其与示范车辆、线路衔接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公共充换电站建设应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出台停车场(库)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配建充电桩的配套政策,支持私人电动汽车应用”。

在冯军看来,由第三方经营电池充换是最好的选择,“前提是国家要出台电池的相关标准,这样才能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如此一来,换电池就像给家里换煤气罐一样简单”。

《关于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建议》,是冯军关于环保的另一个思考。他给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来说明以电代煤的必然性:2011年全国铁路煤炭发运量达22.7亿吨,占铁路货运量、煤炭产量的58%、65%,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7个、5个百分点;汽车运煤超过5亿吨,消耗的是高级燃料,运输的是低附加值的化石能源,公路持续严重拥堵、不堪重负。

“电站布局越来越密集,厂址选择越来越困难,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冯军直言,以电代煤,变输煤为输电,充分发挥特高压远距离、大规模输送清洁能源的优势。发展大型煤电基地,有助于通过脱硫脱硝除尘等措施集中治理燃煤发电带来的污染和排放。

“建议国家将特高压同步电网方案纳入国家电网专项规划,加快长三角特高压同步电网建设。”冯军说。

(关键字:以电代煤)

(责任编辑:0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