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版图重构契机 西部力推就地转化

2014-5-20 9:08:23来源:中国煤炭市场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经济下行的压力正在加大,然而,低谷也意味着机会。

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所传递出的一系列信号显示,除能源体制改革的议题外,决策层正准备上马一系列包括核电、特高压在内的重大能源项目,籍以完成对中国总体能源版图的重构。

这之前,在雾霾等环境污染的倒逼下,严控、关停京津冀等东部地区煤电项目的呼声渐起。这一次,决策层对特高压等非常规输电通道的重视,预示着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区将迎来建设中国新能源中心的契机。

这同时也是对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一次重构。为了进行产业升级,包括陕西、新疆在内的诸多西部资源省份曾付出诸多努力推动资源就地转化,但这些行动很难得到央企和大量以初级采掘为主要手段的民营矿企们的支持,现在,他们将迎来新的变化。

新信号

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

“能源委员会自上届政府成立以来,只在成立时开过一次会,五年来这是第一次开会,也是克强同志任总理并担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以来第一次召开能源委员会会议,因此意义重大。”一位与会人士说。

在当天的会议上,李克强说,当前要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这既是稳增长、提高能源保障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

此前,东部地区的煤电项目已因雾霾等环保问题而广受争议,严控甚至关停的呼声渐起,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国家将严格控制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煤电项目,新建项目禁止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电厂,除热电联产外,禁止审批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有鉴于此,当天的会议重新定义了东部能源项目“增量”,李克强说,“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有序开工合理的水电项目,加强风能、太阳能发电基地和配套电力送出工程建设。”

然而更为外界所看重的是,会议明确称,将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前述与会人士说,“应有类似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这样有全局性作用的战略项目,建设西北风、光可再生能源大基地,用特高压送往东部负荷中心,将成为世界级的新能源项目”。

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能源仍是主流,决策层对特高压等西电东送输电大通道的重视,显示着西部传统资源省份,将在这次中国能源版图的重构中,迎来建设能源中心的契机。

在特高压输电领域,有媒体报道,淮南—南京—上海北环交流特高压项目在16日已在国家发改委过会,获核准开工的“大路条”。此外,锡盟-南京、雅安-武汉这两条交流特高压项目,以及准东-皖南、宁东-浙江、酒泉-湖南三条直流特高压项目已获“小路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特高压,最大的特点是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特高压电网是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一回路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送600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6倍,而送电距离也是后者的2—3倍。

特高压因“以电代煤”,被认为是“治霾新思路”,在这之前,围绕交流特高压的争议已持续经年,力推交流特高压的国家电网认为该项目优势明显,可以解决新能源消纳、区域电力资源平衡和治理雾霾等问题;反对者则认为±500千伏超高压和直流特高压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交流特高压经济性差且存安全隐患,不宜开工建设。

分析人士说,国家层面主动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这意味着2014年我国特高压电网审批将进入快车道。

新格局

能源战略的调整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显然不局限于能源产业本身——它同时也是对区域经济的一次重构。

今年2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提出的首要措施即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施跨区送电项目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这一次“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今年要按规划开工建设一批采用特高压和常规技术的‘西电东送’输电通道,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耗增效”的定调,显然不仅仅是对特高压的一次尝试,决策层对这项技术基于厚望,也暗含了对调整东西部地区能源版图的决心。

这意味着包括陕西、新疆、宁夏、内蒙在内的西部资源省份,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这之前,陕西和内蒙已经成为中国的煤炭主要产地,每年从头到尾,数以亿吨计的原煤和成品油等能源产品,通过公路、铁路穿过陕北的黄土高原,运往华中、华北和华东地区——以至于包茂高速的陕北段成为了陕西近几年最重要的“经济走廊”,也成为地方主政官员判断经济形势的最直接指标。

在2012年,陕西省的全省经济形势座谈会,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赵正永在谈到当前形势和危机时说,“今年1月份开始,我省高速公路上的车明显减少,榆林的运煤车也不像以前那么堵了”。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样拥堵的通过公路运输的能源走廊,其实正是对中国过去能源格局的一种讽刺,“正是因为资源的就地转化率不足,因为缺少全局性的高效率输电大通道,才出现了用消耗汽油、柴油的汽车运输原煤——消耗高级能源运输低级能源的尴尬”,陕西当地的学者说。

这同时也意味着,这些卖出低层次能源的省份,实际上缺少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而被动依赖于经济形势的波动下,大量省外电厂对原煤的市场需求。

榆林市交通局的官员说,“榆林的煤炭要满足山东、河北、辽宁、河南、江苏等几个省的电煤需求。然而公路的设计流量和实际流量相差悬殊是导致榆林几条运煤主干道出现拥堵的共同原因。换句话说就是,车太多了!”

目前,陕西每年原煤产量约为4亿吨,其中,榆林市原煤产量约为2.8亿吨,除不到30%的原煤在当地通过发电、煤化工进行就地转化外,仍有2亿吨左右的原煤,需要南运、东运——就地转化的甲醇等化工产品,也需要外运。

榆林市发改委的报告说,“我市80%的原煤、90%的天然气、70%的原油、60%的电力、90%的化工产品全部外输,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部市场”。

但现在,特高压等一系列输电大通道的建立,显然将意味着一系列资源就地转化项目的快速上马作为配套,这将极大提升这些西部省份的战略地位。

新变化

在过去,西部资源省份都以无法将能源转化项目留在当地而苦恼,在这个领域,央地矛盾是长期存在的客观问题,而对于地方政府着力扶持的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又往往缺乏上马这类资金密集型项目的实力。

去年陕西省出台的一份文件上,就曾提出支持榆林通过“以资源换项目”的方式招商引资,培育壮大接续产业规模——这显示了这些省份推动资源就地转化的决心和迫切,但同时也是对他们所处困境的一种写照。

但如今,新的信号已经发生,新的格局正在调整,嗅觉敏锐的市场资金开始觉察到环境的变化,这些省份有望摆脱过去的尴尬局面。

4月底,陕西省政府在榆林召开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说,“要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而在座谈会期间,榆林集中开工了总投资700多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

他们希望通过各种能源化工项目的投资,使榆林逐渐摆脱低层次的资源采掘产业,使产业结构“从煤油气向化工、发电和载能工业转化”。在座谈会上,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说,“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全力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本报获悉,知名民营企业中国泛海正计划在陕北榆林投下逾百亿资金,建设靖边县红墩界煤矿和配套的坑口电站等资源转化项目,在过去,民营企业对陕北地区的投资通常以煤矿初级采掘为主,对配套的能源就地转化项目进行巨量投资,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根据2009年由陕西省地矿局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出具的《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勘探区煤炭普查报告》结果显示,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地区推断的加预测的煤炭资源量为199271万吨,其中推断的资源量81711万吨,预测的资源量117560万吨。

《尽职调查报告》显示,规划中的井田中,红墩界井田内3、4号煤层全区可采,5号煤层大部可采,是该矿区中煤层厚度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矿井。设计生产能力800万吨/年,装备两个综采工作面,矿井服务年限124.5年,符合国家集约化、大型化的资源整合趋势。

在这之前,泛海旗下的能源项目主要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的煤化工项目、与联想合作的山东枣庄项目。

靖边县,是此前“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规划中,“三横”中靖边—连云港线的起点。“三纵三横”特高压骨干网有两条以陕北为起点。

相比于眼下经济下行的困境,当地政府其实更在意这些地区资源禀赋所带来的长期愿景,他们愿意相信所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他们要做的是度过眼前的难关—陕西省省委书记赵正永此前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特意提到,“我们现在考虑榆林,不是从5年、10年来考虑,而是从100年的角度,来考虑榆林这样一个能源重化工城市的发展。”

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说,“包括陕北在内的陕甘宁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在西部布局了四大基地,包括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依靠资源优势,陕甘宁刚好落实前两大基地。”

(关键字:能源版图 重构契机 西部 力推就地转化)

(责任编辑: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