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方面传出消息,国家能源局将发布煤化工差别化准入条件,即根据地区条件确定不同的水耗、排放等量化指标。此举意味着煤化工项目的门槛将大幅提高。笔者认为,这个消息传递出信号,我国西部地区不宜再大力发展煤化工,理由有三。
其一,水作为煤化工的关键资源成为最大的制约瓶颈。以往人们热衷于在西部发展煤化工,主要认为西部有煤,有煤就能发展煤化工,把煤看成了发展煤化工唯一的关键资源,这是认识上的误区。现在看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已经充分认识到水资源更关键。从“母亲水窑”行动就能看出,西部不少地区人畜饮水都成问题,在这些地区发展耗水大户的煤化工,首先存在一个与人畜争水的问题。
有关组织和媒体经过实地考察得知,作为母亲河的黄河因为沿途工业用水、特别是一些煤化工项目的用水问题,已经不堪重负,一些河段出现断流情况;个别地区甚至因在国际水道取水而引起国际纠纷。最近媒体接连披露西部地区因工业项目大肆抽取地下水,已经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一些地区的生态灾难,加剧了西部地区的荒漠化程度。在笔者看来,即使通过加大投入和技术手段使煤化工项目耗水指标达到了国家的准入标准,吨煤耗水指标有所降低,西部匮乏的水资源仍然无法满足过多煤化工项目用水的需要。
其二,废水处理成为西部煤化工发展的“死结”。据透露,国家能源局即将发布的煤化工准入条件中,最为关键的
一条是“零排放”。提出在环境承载力较弱地区要实现“零排放”,即全场废水无排出口,废水中溶解性固体总量全部形成工业盐回用或处置。然而,在前不久煤化工行业召开的一次废水处理座谈会上,入会专家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煤化工“零排放”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发表这一观点的,甚至还包括环保部相关专家。
从西部一些已建成的煤化工项目的实践来看,“零排放”已经成为煤化工项目最大的困扰。为了实现“零排放”,企业就得建“蒸发塘”,而西部多处为高寒地区,水的蒸发系数过低,达不到蒸发效果,“蒸发塘”名不符实,实际变成了废水的蓄水池。这样,源源不断的废水和容量有限的“蒸发塘”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企业既无力也不允许去建无数个“蒸发塘”。因此,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就成为一个“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伪命题,是煤化工发展的“死结”,也就成为煤化工难以跨过的门槛。
其三,西部地区的综合条件也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煤化工。除了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等“硬约束”以外,西部地区其他方面发展煤化工的条件也不尽如人意。比如煤化工产品的市场多在东部发达地区,产品运输距离过长,加大了产品成本;比如煤化工属高技术行业,人才的引进十分关键,但西部地区一些煤化工项目多在环境十分艰苦的地方,对人才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事实上,现有的一些煤化工项目就受困于人才的流失,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综上所述,鉴于国家对煤化工项目从西部12省区鼓励目录中删除,以及国家又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已经表明国家对在西部地区发展煤化工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建议有关企业三思而后行。
(关键字:西部 不宜 大上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