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遭西部大开发“冷落” 现代煤化工仍是大势

2014-9-30 8:31:23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据国家发改委9月24日披露,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优惠政策,《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将给予企业所得税15%的税率优惠。而此前受资本市场热捧的煤化工则未进入《目录》,这也就意味着西部地区煤化工企业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而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则是25%。

煤化工遭遇“冷落”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曾于今年4月向社会公开征求目录修改意见。在征求意见稿中,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甘肃、青海、贵州和云南等省区纷纷将煤制烯烃、煤制油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列入,但修订后目录却未提及类似项目,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相关内容中提出鼓励煤炭气化、液化等洁净煤技术开发及设备制造,而内容也仅涉及技术和装备,并未明确具体煤化工项目方面的内容。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原河南省石油和化工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张金阳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煤化工发展与我国节能减排的产业发展政策有一定冲突,尤其是近期个别煤化工企业事故频发,包括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特别是污水处理未达标即外排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危害)等,加之碳排放、环境容量等方面的因素最终导致此次西部多个省份煤化工项目没有被列入目录。

煤制油气的规模化生产在世界上鲜有成功案例。8月上旬,在“绿色和平”主办的煤制气报告会上,国际著名的能源与环境政策专家杨启仁博士将南非经验总结为“长期亏损,依靠政府大幅补贴”。他认为,即使国外的成功案例也很难在国内复制。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已有十多个,投资金额高达数千亿元。这些项目中只有少数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大部分项目由于技术、环保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或运行状态极不稳定,或建设过程状况百出。这其中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气头”等关键技术尚不成熟;二是废水处理环节尚不能完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三是各项目建设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

“煤化工项目盲目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本。”化工专家、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表示,近几年西部地区煤化工产能过剩、产品结构趋同等问题凸显,《目录》释放了产业调整信号。但郭卫东同时指出,西部地区煤化工发展空间和前景依然很大。

发展现代煤化工势不可挡

虽然目前煤化工存在诸多问题,但在张金阳看来,发展煤化工势不可挡。这是因为发展现代煤化工(特别是煤质油气和烯烃)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张金阳认为,中国目前已是世界能源消费第一大国,而目前中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缺油少气、相对富煤”,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不可能不发展煤化工,以解决我国油气进口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张金阳表示,通过发展煤化工替代目前通过石油化工生产的产品符合我国国情,同时煤化工的发展具有一定资源保障优势和技术经济优势。张金阳以同样制造每吨烯烃为例,按照当前煤炭和原油价格计算,仅考虑原料方面的因素,煤制烯烃生产1吨乙烯需消耗4300元的煤炭,而石油路线生产1吨乙烯需消耗6900元原油。也就是说与石油路线相比,煤化工路线有2600元的原料价差。但他也坦言,煤化工只能是石油化工的有效补充,实现对石油化工的完全替代是不可能的。

西部煤化工企业应该怎么办?张金阳认为可以用“有所为,有所不为”7个字来概括,“有所为”是指煤化工企业可以在高端产品,产业链延伸上下工夫,不能只做低端和大众产品如甲醇,可以做聚甲醛、工程塑料等高精尖产品。“有所不为”就是放弃传统附加值低的传统煤化工产品。他还建议煤化工企业应强化产业链融合,避免单打独斗。

延伸下游产业链是必由之路

对于延伸产业链、进行煤炭深加工特别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内容《目录》也进行了明确,如陕西、内蒙古的6万吨/年及以上聚甲醛、6万吨/年及以上二甲基甲酰胺、6万吨/年及以上聚乙烯醇等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四川省、甘肃省的高温气冷堆炭堆内构件及涉核炭-石墨材料开发及生产。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的石墨烯和纳米碳材料、细结构石墨、生物炭、锂电池负极等新型碳材料开发及生产。

张金阳指出,延伸下游产业链,生产出清洁、高经济价值、更具市场潜力的化工产品,在实现煤化工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同时拓展利润空间是未来煤化工产业发展的趋势。

“新型煤化工不是该不该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更清洁、更高效利用的问题。”新疆能源上市企业广汇能源在回应投资者时表示,公司项目已经取得国家发改委前期路条,不受《目录》影响。

(关键字:煤化工 西部大开发 现代煤化工 大势)

(责任编辑:0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