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煤集团“稳肥扩化”效益显

2014-12-16 8:44:59来源:太行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为了形成与亿吨基地规模相匹配的转化能力,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己生产的煤炭,晋煤集团煤化工板块按照“稳肥、扩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做好提质增效抢占市场,拓宽稳肥创效渠道;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精细化工高端产品,稳步推进扩化步伐,为晋煤集团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提质增效抢占市场

拓宽稳肥创效渠道

“稳肥”就是原则上不再增加基础化肥总量,而是在现有化肥基础上进行工艺技术优化和节能减排改造,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实现煤化工产业提质增效。

为了提高板块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晋煤集团煤化工板块全方位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围绕制度体系建设、发展规划管理、安全环保管理、经济运行管理、技术进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6部分17项内容,在管理创新中求突破,提升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内部成本管控,全方位、多举措开展降本增效、扭亏增盈的活动,围绕产品消耗、成本、管理费用做文章,深入挖掘生产过程中、经营管理中的降本潜能。通过技改提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管理费用共计超过5000万元。二是开展“五小”科技创新活动,并收到成果295项,涉及生产稳定、工艺优化、技术进步、安全环保、节能消耗、增收创效等多个方面,预计可带来经济效益上亿元。三是在旗下的湖北三宁、安徽昊源、山西天源等12家化工企业26家生产单位积极推广“三废”混燃炉、溴化锂余热回收、造气炉入炉蒸汽递减等先进节能应用科技成果9项,节约蒸汽、煤耗、电耗合计超过5000万元。四是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奖励,在晋煤集团日前公布的2014年技术进步奖119个获奖项目中,晋煤煤化工板块16项技术榜上有名,每年可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将超过3亿元。

在做好提质增效工作的同时,晋煤煤化工板块积极抢占市场。对以基础化肥为主,地处(临近)粮食主产区或化肥消费地的晋开、中能、双多、华强等企业,重点进行优化装置运行和化肥产品结构调整,并结合市场条件,积极研发硝硫基复合肥、水溶肥、多肽尿素等新型肥料产品,因地制宜优化基础化工格局,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挖潜最大效益源。同时,推进定向配套型企业建设,如向周边企业提供燃气的天庆公司,与巨化集团配套的晋巨公司,向周边企业提供气体、液氨、甲醇等产品,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为了抢占国际市场,北京晋煤太阳石公司联合联盟、双多、恒盛、晋开、天源公司等11家具备出口资源的尿素企业,合作生产高端精品大、小颗粒尿素,签订向印度、孟加拉等国尿素出口合同20余万吨,开辟了国际市场,扩大了出口能力,拓宽了创收的市场渠道。

发展精细化工高端产品

扩化步伐稳步推进

针对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基础化工比重偏大,精细化工产品发展不足,缺乏高端精细化工产品的问题,晋煤煤化工板块坚持“扩化”的思路,积极推进精细化工和新型煤化工产品的发展,加快推进年产100万吨甲醇制清洁燃料项目、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示范项目等多个煤化工项目,提升煤化工板块整体竞争实力。

一年来,晋煤集团旗下的湖北三宁已内酰胺产品15项检测指标全部达到欧洲标准,刷新了环己酮肟重排法制己内酰胺生产工艺的世界质量纪录,形成了多联产、循环化、园区化的产业运行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项目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浙江晋巨公司生产的丁胺,以本公司自产的液氨、氢气等大宗初级产品为生产原料,通过引进新型催化剂,改进工艺设计,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醇直接氨化法清洁生产丁胺工艺,其工艺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工艺控制、清洁生产和环境风险控制等方面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年可增加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总额1600万元以上;由旗下的江苏恒盛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尿素二步法合成DMC的关键技术——尿素与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年产1000吨中试装置获得成功,开辟了我国DMC制备的新工艺,为国内过剩的尿素、甲醇产能开拓出一条新路;安徽昊源公司的二甘醇胺产品纯度高、品质优,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二甘醇胺生产的垄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山东日月公司二甲基乙酰胺(DMAC)引进了世界先进的醋酸法生产工艺,年可生产DMAC 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3000万元;山东联盟公司年产3万吨乙撑胺在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现已进入设备安装完成阶段,力争年底投产,届时,联盟公司将具备年产5万吨乙撑胺生产能力,成为全国产能最大的乙撑胺生产基地。

(关键字:晋煤集团 稳肥扩化)

(责任编辑: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