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区组织相关部门对美福石油的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进行现场验收。对照“52条”验收标准,验收组进行了现场实地查看,查阅相关台账资料并交流意见后,通过了对该企业整治提升工作的验收。至此,除淘汰一家外,港区列入计划的25家化工企业全部完成整治提升。
据了解,港区列入整治名单的26家化工企业,按照省、市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和“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要求,港区出台了《嘉兴港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实施方案》,明确了淘汰1家、提升25家的任务。
“对照整治验收标准,港区制定了‘一厂一档’的整治方案,全面推进化工园区25家企业整治提升,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企业生产清洁化、环保管理规范化、执法监管常态化,推进‘美丽港区’和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程。”港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经过全面系统整治,港区化工企业的工艺装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在提升工艺装备方面,企业投资94.7万元,淘汰落后装备8套,实施工艺升级生产线2条,推倒重建生产车间1个,25家保留的企业已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在污染防治水平方面,港区对环保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如在废水处理方面,投资156.5万元对7家企业进行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改造;投资2103万元对2个污水预处理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投资650万元对1个污水站进行了改造提升。
除了省市整治方案的六大方面任务之外,港区还结合辖区实际,强化了清下水雨污分流和阳光排污口建设、企业风险评估及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机废气整治和废气在线监控等方面的整治。
在整治提升中,阳光排污口改造建设备受关注。2013年,港区启动了“阳光排污口”工程。如今,走进化工园区,可以看到企业将污水排放口建在企业围墙外,环保巡查人员可以十分便捷地进行查看,随时掌握企业污水排放情况。除了便于监管外,与以往的污水排放口相比,“阳光排污口”还改变了污水排放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可实现企业污水的定时排放。同时,港区在实施“阳光排污口”工程中结合刷卡排污工作需要,将在线监控和刷卡排污控制系统一并建成,使“阳光排污口”集浓度监控和总量控制功能于一体。
作为高风险行业,化工行业的环境风险防范也成为整治的重点内容。“企业要想按时通过整治验收,就必须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港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环境污染责任险的推行,也实现了企业、政府、社会的多方共赢。一方面,因环境污染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群众,可及时获得保险公司的经济赔偿,有效避免了“个别企业污染,公共财政买单”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后,保险公司还将负责赔偿合理的事故清污费用,为后续生态修复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以化工行业整治为契机,港区还率先在全市推行了废气泄漏检测和修复(ldar)工作,让无组织排放量从“糊涂账”变成“清晰账”。在首批5家试点企业基础上,港区召开了ldar体系建设项目推进会,明确了第二批、第三批ldar工作开展名单和时间节点,计划到2016年底完成整治,基本覆盖化工企业和储罐仓储企业。
经过全面系统整治,港区淘汰落后产能14.3万吨,腾退用地30亩。与整治前相比,化工行业废水排放量削减至581.1090万吨/年,削减了33.9%;cod排放量削减至487.6吨/年,削减了29.9%。
(关键字:化工 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