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内部改革”二次崛起 陕煤化集团转型升级“跑赢危机”

2015-3-18 8:32:47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刚刚过去的2014年,注定是能源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煤炭市场在历经了“黄金十年”的快速成长后,连续三年处于低位运行。煤炭价格的每一次下探,都让业界对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行业寒冷”感触颇深。

如果说持续低迷已是行业新常态,那么唯奋发有为才能盘活困局,掌舵自己的航向。面对困境,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集团)近14万名员工不改本色,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逆势而进、图强思变、勇于创新,用敢为人先的新思路、新抉择,重新洗牌的新变革、新举措,揭开了集团公司二次振兴崛起的新篇章。

2014年,集团公司共完成煤炭产量1.27亿吨,实现销售收入1766亿元,同比增长17%,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为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内部“十项改革”破解难题

2014年伊始,陕煤化集团迎来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喜事:1月28日上午,陕煤化集团煤炭资产唯一上市平台、有“中国西部煤炭航母”之称的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煤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荣登A股市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10亿股A股。

陕西煤业(601225,SH)自2008年成立以来,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进的历史机遇,以跨越式发展速度、优异的经营业绩、规范的运营管理,成为陕西工业企业一张闪亮的名片。

这次成功登陆A股市场,既是陕西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国有资本证券化率,加快企业整体上市步伐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陕煤化集团在资本证券化改革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集团公司进一步发展搭建了新的融资平台。2014年,陕西煤业成功上市分别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报评为2014煤炭企业十大新闻。

2月21日,是陕煤化集团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在陕煤化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司亦组建了新一届班子。为应对市场危机,破解发展难题,新一届班子在全集团开展了“陕煤发展30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在深入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着眼于破解当前制约集团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陕煤化集团一举出台了关闭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矿井、完善专业化体制等“十项改革”措施,迈开了新征程上改革发展的新步伐。

集团公司董事长杨照乾指出,改革的目的,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提高效益,增强活力”。他同时强调,要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断尾求生的果敢魄力,在改革转型中化蛹成蝶,在严峻挑战下涅槃重生。

集团公司出台的“十项改革”措施主要是,对物资、实业、装备制造所属部分业务进行了适度的体制调整完善,进一步理顺了生产企业与服务企业之间的运营管理;关闭关中老区资源枯竭、亏损严重的8对矿井,在扎住企业出血点、消灭亏损源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缓建渭北老矿区的3个煤矿项目,进一步降低了当期投资风险。

这“十项改革”措施既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集团公司改革步伐的举动,更是直面企业存在问题,以“壮士断腕”勇气做出的毅然决然的选择。十项改革措施出台之后,得到了集团公司干部职工的理解拥护,相关工作快速平稳推进,拉开了新一轮企业改革发展大幕。

加码“煤电一体”和煤化工

在“十项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进行煤炭板块的改革转型,以煤为主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煤电一体和煤化工,提高煤炭的附加值,为集团寻找新的利益增长点。

2014年,陕煤化集团按照“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相关多元互补发展”的战略思路,通过对各产业板块分门别类指导,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了发展质量。

在化工板块,集团公司抓了前几年投资建设的一批煤化工项目的达产,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2014年8月26日,集团所属北元化工公司实现PVC产量的历史性突破,提前四个月实现了100万吨聚氯乙烯循环经济项目系统产能达产达标;12月5日,集团所属的蒲城清洁能源70万吨聚烯烃项目打通全流程,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

在电力板块,主抓了管理提升,集团提前布局的参控股电厂实现盈利,七家控股电厂实现利润27374万元,三家参股电厂实现利润86730万元。

在物流板块,主抓了节点布设,在榆林挂牌运营了陕西煤化物资公用型保税库,加快推进了陕北榆阳物流园区、襄阳余家湖港区、湘煤洁净煤项目建设。

集团各产业板块之间通过内部协作,有效发挥了“煤、化、电、路”联营优势,抱团取暖,握指成拳,大集团顶层布局下的产业结构优势逐步显现。

除了此之外,陕煤化集团还积极探索煤炭交易新模式,成功发布陕西煤炭价格指数。

2014年11月28日,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煤化集团承办的2015年全国煤炭交易会在西安成功举行。会上,集团公司与多家用户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计签订煤炭供需意向近6000万吨,签订省内电煤购销合同1980万吨。同日,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重组揭牌仪式举行,并正式发布陕西煤炭价格指数。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是以集团公司现有交易中心为主体,通过增资扩股,广泛吸纳主要产煤市、主要发电企业、陕西省煤炭运销协会会员单位、西安铁路局等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出资3.5亿元组建的省级区域煤炭交易中心。重组后的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将“立足陕西、覆盖西北、链接全国、面向世界”,实现煤炭及其它大宗工业品交易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电子交易新模式转变。

调产品结构生产优质煤

煤炭黄金十年,煤炭供不应求,企业的工作重心是组织生产,在安全的前提下能产尽产,挖出来就是效益。然而,现在是煤炭供大于求,煤炭消费优质化、清洁化、个性化渐成主流。那种挖原煤卖原煤的单一产品生产方式难以为继。

市场的变化,以煤炭为主业的陕煤化集团自然“春江水暖鸭先知”,前几年就开始大力建设洗煤厂,提高原煤入洗率;采取措施,提高产品中块煤比例;加强煤质管理,提高煤炭发热量;参股控股电厂,固化销售市场。

2014年,集团公司进一步大力推进煤炭的洗选、掺配、型煤、粉煤等物理手段再加工,调整产品结构,丰富煤炭品种,把煤炭非标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2014年5月19日,集团公司组建成立陕西煤业化工新型能源有限公司,以煤炭的洗选、煤粉加工和水煤浆调配等手段,降低了煤炭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提升煤炭产品附加值,这是落实陕西省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对传统煤炭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目前该公司正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开展城市及工业园区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为节能减排事业做出贡献。

科技创新和内控管理并举

按照“支撑煤炭、引领煤化、拓展多元”的发展战略,陕煤化集团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全面持续推进核心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工作,科技成果丰硕。

2014年,集团公司建成省级技术中心2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1个,目前已在煤炭开采、煤炭分质利用、煤制化学品等领域建成了5个国家科研平台、40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一年来,陕煤化共获各类省部级奖项24项,其中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获权专利270件。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增强,目前共拥有驻站院士6人、入站博士3人、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三秦学者岗位4个、省“三五人才”1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8人。

2014年5月25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对陕煤化集团所属的黄陵一号煤矿“较薄煤层(1.4~2.2米)国产综采装备无人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1001智能化无人综采工作面投产以来,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地面远程操控采煤实现了常态化,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1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特发文推广黄陵公司一号煤矿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经验。业内人士评价,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在陕煤化集团的成功推广应用,不仅实现了矿区开采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了行业核心技术的进步,也为整个陕西煤炭行业赢得了国内乃至世界同行的尊重。“智能化无人开采在黄陵一矿实现”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报评为2014煤炭行业十大新闻。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市场寒冬,陕煤化集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问题和难点为导向,以成本和工效为重点,纵深推进了对标管理、降本增效和流程化管理,实现了煤炭、钢铁、化工等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吨煤完全成本同比下降7.38%,钢材完全成本同比下降14.43%,各类化工产品完全成本同比降幅明显。有力促进了企业的节流增效。期间,集团公司所属的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在过程控制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受到上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一行深入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调研,对该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和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给予高度肯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集团公司被省国资委确定为开展陕西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政策研究试点的唯一试点企业,将通过承担研究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五年人力资源和人才工作转型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实行战略管理。

2015年既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又是承上启下为“十三五”布局谋篇的关键之年,也是陕煤化集团深化企业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陕煤化集团将深刻学习理解新形势下延安精神的内涵和重大意义,突出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把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全部行动统一到落实"五个扎实"的新要求上来,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加快产业升级,力推企业转型,以改革促调整、以改革求突破、以改革谋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十二五”各项既定目标,为“十三五”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建设“三个陕西”再立新功。

(关键字:煤炭 陕煤化)

(责任编辑: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