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3月15日已经内部印发,新电改方案“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不久将正式发布。
新电改“干货”:
1、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区分竞争性和垄断性环节,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
2、理顺电价形成机制,逐步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把输配电价与发售电价在形成机制上分开。“输电的不卖电”,输电一方建好输电通道,收取“过路费”,用于电网建设与维护,售电一方负责卖电,参与市场交易。
3、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
4、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5、优化电源和电网布局。
6、电力市场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化交易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形成统一开放、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现代电力市场。
经济放缓、电力过剩 火电市场份额萎缩
目前,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新常态的背景下,2014年开始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持续放缓。但全国电力装机仍在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发电利用小时数普遍下降,电力过剩凸显。同时,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底,全国清洁能源累计装机容量突破4亿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30%以上。其中,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3亿千瓦,风电达到9581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超过2000万千瓦。相比火电装机容量近年来增速放缓,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逐年下降。截至2014年底,火电装机容量9.2亿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7.65%,较去年下降1.48%。
新能源挑战传统能源 价格战必将暴发
近年来,清洁能源发展浪潮十分迅猛,但是由于体制原因,电源与电力市场不匹配,造成了弃风、弃光、弃水的难题。2013年全国因弃风限电造成的损失电量为162亿千瓦时,弃风率达10.7%;2013年弃光电量约为3.03亿千瓦时,弃光率约为13.8%。届时,新电改后,电网将无差别地接入达到安全和稳定运行指标的各种电源,解决清洁能源的电网接入问题,新能源将与火电等传统能源共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尽管火电在成本上拥有优势,但是难免不展开与新能源的价格战。
火电直面市场 配电价地方做主
按照新电改思路,火电企业计划经济市场结束,直接面临市场经济的考验,企业必须面向市场找“客户”,要电量。市场竞争的要素将由电量计划竞争向成本、环保和安全等要素的综合竞争转变。对于在计划体制生存太久的发电企业来说,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课题。同时,电价定价权届时也将下放,逐渐建立以区域为中心的电力交易市场,而输配电价地方政府来定,上网电价市场来定。未来地方政府可能将把电力作为经济杠杆,通过降电价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和给企业减负。
总体来看,未来火电企业将经历政策、环保和市场的多重考验,经营压力势必加大。而未来火电企业也将顺应市场趋势,调整企业战略,更多的侧重发展清洁、高效能源的发展。同时,火电企业多为大集团、央企和地方国企,这些企业以往更多考虑煤电联营的横向发展战略,未来这种发展战略也将向纵向的发---售一体进行转换。火电企业战略大调整势在必行,而当前在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火电未来价格的下调必将向上游煤炭行业进行转嫁,煤价将进一步承压,煤炭企业受冲击也在所难免。
(关键字:新电改 对火电、煤炭行业 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