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意大利轮胎巨头倍耐力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一事,引起了业内极大关注。上周末F1大奖赛上海站战火重燃之际,倍耐力亚太区CEO白贝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并透露了收购案的最新进展情况及倍耐力最终“情定”中国化工的深层原因。
“不会干涉”成“情定”中国化工的主因
最近,对于倍耐力架构是否会出现重大调整,以及中国轮胎是否从此走向高端化,饱受关注。对此,白贝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回应,目前这桩交易还没有完成,到目前为止,中国化工集团的并购,并没有对倍耐力的日常运营造成任何影响。如果一切顺利,收购一事将于今年夏天尘埃落定。
自从中国化工收购倍耐力的消息传来后,有业内人士推测,这将会使中国得到来自倍耐力的高端轮胎核心技术,甚至有人乐观地表示,中国将很快拥有一个排名前列的高端轮胎品牌。
然而,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谈到和中国化工集团的结缘,白贝透露,对倍耐力抛出橄榄枝的,并不只中国化工一家,事实上还有个别排名位列前十的跨国轮胎公司。倍耐力之所以“情定”中国化工,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固然有中国化工与倍耐力两家掌门人的私交、彼此理念比较贴近有关。但白贝认为,促成这段姻缘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中国化工企业表示“收购后不会干涉倍耐力整体运行”。
白贝介绍,根据双方已经达成的协议,中国化工集团作为股东不会干涉倍耐力公司内部的整体运行,协议规定其管理层保持不变,倍耐力总部仍然在意大利。特别是倍耐力的轮胎核心技术专利,并不会因收购而被转让。相比之下,曾经和倍耐力有过紧密接触的企业,他们准备在收购后,按照自己的企业文化,逐步“肢解”倍耐力的架构以及攫取其轮胎核心技术,这恰恰是倍耐力感到不能容忍的。
工业用轮胎“心结”有望解开
当谈及未来市场及产品战略是否会出现调整,白贝告诉南都记者,倍耐力的轮胎业务将分拆为“汽车、摩托车轮胎”和“工业用轮胎”两部分。收购对于乘用车和摩托车轮胎部分,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对倍耐力带来巨变的将是工业用轮胎方面,也就是卡客车轮胎业务板块。交易完成后,倍耐力将与中国化工旗下的风神轮胎等企业,整合成一家新的合资企业,专门负责工业用轮胎事务。
白贝介绍,2014年,倍耐力在高端轮胎市场全球销量较上年增长17.8%,其中亚太区增长更达到28.3%。在他眼里,规格在17英寸及以上的才能定义为“高端轮胎”,而这部分业务去年占倍耐力轿车轮胎业务收入的53%以上,赢利贡献超过80%。考虑到高端轮胎的利润相当可观,因此,倍耐力暂时没有计划拓展中低端轮胎市场业务。
但是,白贝告诉南都记者,工业用轮胎市场表现疲软,整体销量让倍耐力这个行业巨头难以启齿。倍耐力一名高层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倍耐力的乘用车胎与工业用轮胎的比例为8:2,只占该公司20%产能的工业用轮胎方面,倍耐力表现最好的是南美市场,其次才是欧洲、亚洲以及中东地区。在倍耐力急于发力的两大市场中,中国市场2014年的产量只有80万条,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市场,其市场份额几乎为零。相反,中国化工在倍耐力最“无助”的美国、中国两大市场,都拥有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嫁”给中国化工后,倍耐力的工业用轮胎产能将从600万条增至1200万条,迅速成为工业轮胎领域的全球第四大企业。
(关键字:化工 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