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化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 99.1%,新一轮煤化工投资热潮正在掀起。依托能源优势和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山西省已确定将煤化工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潜力行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使之成为继煤炭、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之后的新兴支柱产业。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化学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1%,增幅比上年增加了67个百分点,是全省投资增长最快的行业。山西省内企业自然也不甘落后,除了原来的煤化工企业扩大产能或建新项目外,以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为代表的煤炭企业也提出了煤化工发展规划,有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比较典型的是潞安矿业集团正在建设的16万吨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工业化示范项目、晋城煤业集团已经开工的10万吨合成油示范工程。
山西省提出“十一五”煤化工发展目标是: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870亿元,到2010年,全行业新增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新增利税达到190亿元。
山西发展煤化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山西具有煤炭资源优势。优质的煤炭资源、焦炭资源、相对低廉的煤价和电价,具有转化为煤化工产品竞争优势的潜力。
山西煤炭储量大、品种全、品质优,煤层气储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储量的1/3。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山西发展煤化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晋城、潞安、阳泉等地的无烟煤资源是煤炭气化的优质原料,通过煤炭气化可生产合成氨、尿素、甲醇及其下游有机化工产品。山西又是国内最大的焦煤基地,焦煤资源探明储量1400亿吨,占全国的57%。焦炉煤气、粗苯、煤焦油等丰富的副产品为生产尿素、甲醇和苯加工、煤焦油深加工提供了原料。
资源的优势还表现为原料价格相对低廉。国家发改委提出的煤化工发展重点之一,是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山西在此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山西天脊集团和丰喜集团依托优质无烟煤资源和电力成本优势,尿素生产成本比全国平均成本低100-200元/吨。“十一五”期间,山西在化肥领域将投资160亿元,新增尿素产能600万吨,引导企业利用山西丰富的焦炉煤气生产尿素。
其次,山西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山西已基本形成了化肥、甲醇、乙炔化工、合成材料、无机盐、橡胶加工、精细化工等以煤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体系。全省化工行业现有企业300家,总资产398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65亿元。
“十五”期间,山西化工行业建设了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了以天脊、三维、山焦、太化、丰喜、兰花、南风等为核心的大型企业集团。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大规模引进,山西煤化工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第三,山西区域煤化工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依托资源、能源、区位和技术等优势,山西煤化工产业初步形成了区域性集中联片发展的特色煤化工集群,包括初具规模的太行山煤化工经济带、洪洞煤化工经济区和丰喜煤化工经济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吕梁煤化工经济区、原平煤化工经济区和朔同煤化工经济区,以精细化工为主的太原煤化工经济区等。区域煤化工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利于统一配置公用设施,集中处理“三废”,推进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国家发改委于7月7日发出《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把握好煤化工发展中的产能过剩、盲目发展和资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导向对于规范煤化工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对于山西来说,水资源的缺乏是发展煤化工最大的一个隐忧。山西是缺水非常严重的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水平的20%。一方面缺水严重,另一方面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也非常严重,据测算,每采一吨煤浪费水资源2.48吨。山西的煤炭实际年产量已经超过6亿吨,每年因采煤排出的矿井水多达4亿多立方米,其中大量的矿井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同时,煤化工业又是耗水量很大的行业。据悉,煤炭间接液化合成1吨油要消耗10-12吨水,而其他煤化工行业耗水量还要大,比如,按传统工艺生产1吨甲醇要消耗15吨水。有关专家指出,真正上规模的煤化工企业,2000-3000吨/小时的用水量是必要条件。
为解决用水问题,山西省已制定相关措施,鼓励采用节水型工艺,大力提倡废水、中水、矿井水回用等煤化工技术,重点引导和支持年涌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或年产原煤30万吨以上的矿区科学回用矿井水,矿井水回用率要达到60%以上。
山西晋城的煤化工企业则寄希望于正在建设的张峰水库。投资17亿元的张峰水库建成后每年将向晋城供水2亿立方米。然而,张峰水库4年后才能启用,且2亿立方米水量对于都在喊渴的晋城煤化工企业来说或许并不充足。
有专家指出,用水成本是煤化工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用水由行政调控向市场配置的转变,用水成本将越来越高,有可能成为制约山西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瓶颈。
(关键字:山西 煤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