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煤化工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发展盲目、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水资源及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特别是国际油价的暴跌更是对煤化工产业冲击严重。
据悉,目前我国政府批准的煤化工示范项目共有27个,其中,煤制天然气项目13个,完全建成投产后产能达611亿立方米/年;煤制油项目有8个,产能达1108万吨/年;煤制烯烃项目有6个,产能达510万吨/年。处于运行试车建设和前期工作阶段的煤制油项目有26个、煤(甲醇)制烯烃项目58个、煤制天然气项目67个。
若这些项目全部投产,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4000万吨煤制油产能、41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28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产能。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预测,到“十三五”末,中国煤化工产业对石油及天然气的替代率将达到12.5%。
未来几年我国的烯烃、乙二醇等基础原材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这为煤化工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相关环保法规的深入实施,各地也将逐步淘汰过去粗放式的煤炭利用方式,煤化工正成为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转型:产品差异化高端化
目前大部分煤化工项目都存在加工转化深度不够,下游产品多为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等问题,影响了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十三五”期间,煤化工应将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和高附加值作为发展方向,以延伸产业链、拓宽产品幅及开发新的煤基化学品为重点。
据悉,国家能源局已初步提出就以下五类产品进行升级,分别是煤制超清洁油品、低阶煤的分级分质利用、煤制天然气、煤炭与石油的综合利用与煤制重要化学品。
过程:多技术耦合集成
浙江工业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刘化章教授认为,煤化工与合成氨、能源企业组成战略联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合成氨、煤化工或炼油装置在原料基地组成联合企业,在大型合成氨装置上增加侧线,依托现有炼厂设施,省去合成气制造和合成油加工的投资,形成氨联油、氨联醇、醇联烯等联合生产线,可使投资大幅减少。
因此,对多项煤化工技术进行耦合、集成,可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循环链接,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电等产品,大幅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要在条件具备的地区积极推进煤化工与电力、冶金、水泥、电石、焦化、石化、风能等产业开展耦合与多联产,构建超大型、循环型、多联产现代煤化工综合产业集群,实现效益最大化。
规范: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中国化工报援引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吴秀章称,国家应加快制定一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产品和装备标准,完善煤炭及转化产品质量及工艺标准。并建议国家尽快发布煤化工规划及产业政策,制定行业准入条件,避免煤化工产业的无序、过热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与油气、石化、汽车等领域相关标准的协调、衔接或互认,逐步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先进、完整的煤化工标准体系。
此外他还建议,国家应尽早出台对煤化工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增值税及油品消费税负担,实行差别化税收政策,支持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形势下,煤化工产业必须抓住未来几年国内烯烃、乙二醇等基础原材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的机遇,在产品的差异化、高端化、高附加值上寻求突破,通过对煤化工生产过程的集成耦合,实现多联产。
(关键字:煤化工 创新突围 须三路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