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甲醇新增产能增速放缓
2015年我国甲醇产能增速全面放缓。截至12月23日,中国甲醇有效产能约6976万吨,较去年增幅1.68%,为历年最低水平。2000年至今,中国甲醇产能增速由高到低的演绎平均每3-4年发生一次,而今年产能增速放缓数值确是历史新低。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甲醇产能增速可能继续放缓,然而明年必将会是行业全面改革深化、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一年!
甲醇传统下游发力不足,新型下游消耗依然抢眼
我国甲醇传统下游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压力,今年多数传统下游产品处于去产能的过程中。近几年随着传统下游消费下降,以煤(经甲醇)制烯烃为代表的新型下游产品消费比例自2010年以来逐年提升,预计2015年此类项目对甲醇需求占比能在30%以上,成为当前甲醇最重要的下游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原油低位运行,我国MTO/MTP困局难破。
年末天然气价格下调,气头甲醇企业经营略有缓解
11月18日,发改委发布通知称,决定自2015年11月20日起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下调幅度在0.7元/立方米。此次气价下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成本压力,但多地气头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原油价格低位震荡,甲醇能源属性增强背景下价格或持续"低位"常态化
来自金银岛消息称,2014年下半年的原油暴跌导致甲醇行情迅速转变,华东甲醇市场更是步入“千元”时代,而2015年原油价格的低位震荡,愈发导致2015年年初至今华东甲醇市场价格有约40%的时间均处于2000元/吨下方。
内地与港口关联度逐步减弱,新型下游需求下进口甲醇逐步回归
华东市场作为我国甲醇消费最大的区域,该地供给偏低;基于巨大的需求存在,近些年一直吸引着国产、进口货物的相继流入。
2014年以来,我国甲醇市场区域性走势较为明显,且山东、西北等地也陆续有新投产的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因此上述区域对国产货物有一定吸纳,进而导致内地与港口关联度逐步减弱。未来港口仍不乏甲醇制烯烃项目投产,预计随着新型下游需求的增加,进口甲醇有望逐步回归。
甲醇产业链产品盈利欠佳,相关企业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
外围表现欠佳,我国甲醇及下游产业链今年盈利一般化。除了多数产品处于亏损状态外,企业方面面临环保、重组、资金等各方压力,2015年该链条多数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除了相关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外,多数化工企业面临环保等问题。
国际产能集中释放、伊朗经济制裁有望解除,国际市场供需格局变化
随着伊朗核谈判的和平解决,西方各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措施将逐步取消,除去伊朗原油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巨大冲击外,就素有“小原油”支撑的甲醇而言,亦对国际市场的格局产生了些许影响。
据悉,在伊朗核经济制裁之前,伊朗每年约有80万吨的欧洲出口业务,这些量或有望在制裁取消后得到恢复。伊朗货物的流入就目前供需相对平衡的欧洲市场而言,将势必挤占现有的中东非伊货物的额度,届时除去欧洲市场重心的走低外,亦或有部分中东非伊货转而发往中国市场,进而导致中国进口甲醇来源地略微调整。
(关键字:2015 国内甲醇 大事件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