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一家大型煤化工企业蒸发塘发生管涌,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也引了发业界对煤化工行业废水零排放的诸多思考。现代煤化工项目到底能不能实现零排放?这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客观面对的焦点问题。笔者在此不揣浅陋,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只是理想,并不现实。理论上讲,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废水零排放似乎可以实现,但在当下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却把这种工业理念当现实要求和排放标准,使煤化工企业“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不可能、不现实的标准,将把一批投入巨资兴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活活憋死。
据笔者调查了解,我国现代煤化工项目废水排放要求分为两类,一类要求为达标排放,一类要求为零排放。达标排放的项目,其废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即可排入指定的公共受纳体系。这类企业只需把握好排放标准,管理好污水处理系统即可,不需要兴建蒸发塘。更多企业则被要求实现废水零排放。而几乎所有被要求零排放的企业,无一不为废水处理所困,无一不把蒸发塘越建越大。废水处理均成为这类企业连续稳定生产的致命瓶颈。
业界尽知,完全的废水零排放成本十分昂贵。从水处理本身来讲,没有处理不了的废水,只有你愿不愿花这个钱。意思是,如果要完全做到零排放,企业环保成本将十分高昂,高昂到企业“高攀”不起,高昂到项目失去商业营运意义。现代煤化工废水是一级、二级处理以后的浓缩液废水。
这种废水含盐量高,所含化学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杂质很多,而且经常发生变化,是煤化工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我国亟待攻克的技术难关。做个对比:发电企业也有脱硫浓缩液废水零排放问题,日处理量仅为几十吨,但其设备投资甚至会超过一个亿,日常营运成本也不菲。而日废水产生量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现代煤化工企业,要做到废水零排放,其成本几乎是天文数字,是企业根本难以承受的。
因此,如果对现代煤化工企业按照零排放要求,几乎所有的煤化工项目只有赔本一条路。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无论是缺油还是缺气的国家,都没有上煤化工项目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为废水零排放而建设的蒸发塘难达目的。现如今,几乎所有被要求废水
零排放的现代煤化工企业,都在利用蒸发塘进行废水处理。道理很简单,由于现代煤化工项目高耗水,废水处理量大,以现有的技术手段,要想完全利用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并全部回用即零排放,既不现实,也无可能。被要求零排放的煤化工企业,由于没有排水口,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建设蒸发塘,给无法完全处理的废水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
蒸发塘的原理和海盐晒盐类似,但尴尬之处在于名不符实。由于我国煤化工项目多建在西部高寒地区,日照时间短,蒸发系数小,蒸发作用相当有限。虽然夏天蒸发量较大,但漫长的冬天阳光能量小,废水几乎难以蒸发。然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会减少。导致的结果就是,蒸发塘有限的容量要接纳源源不断的废水,最终会越积越多,极限情况下产生管涌或渗透事故便在所难免。此前,媒体报道新疆腾格里沙漠蒸发塘污染事件、内蒙古某煤化工项目的蒸发塘管涌事件。这些案例足以说明,现代煤化工企业靠蒸发塘实现废水零排放并不可靠,此路不通。
或许有人会说,蒸发塘发生管涌只是一次偶发的环保事故,与该蒸发塘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有关,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又有谁能够说得清楚,还有多少蒸发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环保隐患?此前国家环保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各类园区不得以凉晒池、蒸发塘等替代规范的污水处理设施,对于现有不符合规范的凉晒池、蒸发塘等应立即清理整顿。”这份文件虽然并未完全否定蒸发塘的作用,但却提出对不合规范的蒸发塘要进行清理。如此看来,靠蒸发塘实现废水零排放,并不靠谱。
透过这次煤化工企业蒸发塘管涌事件,对企业的思考是,在废水零排放技术尚不完全成熟,或者说零排放成本高昂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处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废水处理之间的矛盾?
无须讳言,摆在政府面前的矛盾是,一方面,国家出于能源战略安全和煤炭清洁利用的目的,已经将现代煤化工纳入鼓励发展的优先方向,将现代煤化工列为国家“十三五”100项重大工程之一。而且,经过10余年的示范和发展,我国现代煤化工已经呈现出产业化的趋势,经过核准已建成及在建的项目已多达数十个,投资总额高达万亿元,发展现代煤化工已经没有退路,成了一场不能输的战争。另一方面,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环境的现实需要,政府又必须以最严苛的零排放标准要求现代煤化工。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两件事显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体。
综上所述,要求现代煤化工项目废水零排放,既违背客观规律,也不合常理。把废水处理这一难题完全交给企业并不公平。笔者的观点是,国家既然鼓励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就应该帮助企业解决好废水的处理问题,包括组织开展废水处理技术攻关,帮助企业妥善解决废水难题。地方政府需要帮助企业找到一个排放的途径和渠道,而不是由企业没完没了地扩建蒸发塘,背负着不能承受其重的环保责任,并最后被废水活活憋死。
(关键字:零排放 煤化工 “最大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