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9~20日,由陕西省工商联、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化工报社、榆林市工商联等承办的中国(榆林)煤化工园区及产业链发展峰会在陕西榆林召开。来自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院士专家以及化工园区、企业的300多位代表,研讨煤化工产业链发展方向,探析煤化工园区发展前景,推动石化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会上,与会嘉宾对我国煤化工产业及煤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进行了精准分析,在产业发展方向、园区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方面提出了科学的思路,对如何助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煤化工发展要拓宽视野
化石资源清洁高效利用与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耦合发展,通过变革性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实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的融合发展,为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比如石油通过大分子裁剪加工,与煤气化小分子重构后进行耦合加工油品和化学品。
煤化工发展要拓展视野,放在能源革命的大框架下再思考。既要满足国家长远战略需求,又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弥补石油资源不足及石油化工存在的产品结构性缺陷,还要瞄准下游生产差异化的高端产品。煤化工替代石油路线可发展燃料和烯烃、芳烃、含氧化合物等大宗石化产品,其中醇、醚、醛、酸、酯等含氧化合物优势较大。中国煤化工技术处于快速发展期,钴基催化剂浆态床F-T合成、合成气油-醇联产、甲醇制烯烃第三代技术(DMTO-III)、甲醇制丙烯(DMTP)、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等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煤化工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加快从石化大国跨入世界石化强国步伐,陕西榆林乃至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需要深入思考。
一是煤化工要坚持产品高端化、差异化,煤化工园区管理对标东部地区的石油化工园区,借鉴发展经验,坚持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管理规范、产业协同、集群发展,实现园区绿色化、智慧化、循环化。
二是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技术,中国现代煤化工走在世界前列,一批技术取得突破,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比如低温甲醇洗、甲醇合成、烯烃分离、聚烯烃等,仍多采用国外技术。
三是关注全球一些颠覆性的新技术,比如美国西南研究院的煤通过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直接制取化学品、原油直接制化学品,以及碳氢化合物通过薄膜反应器制取聚合物等。
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沈涛:榆林发展煤化工大有可为
榆林作为陕西第二大经济体,承载着实现“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城市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的使命。近年来,榆林坚持“三个转化”的发展思路,以高水平化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链融合和延伸为主线,着力推动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盐化工、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开启了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差异化发展的新篇章。煤化工天地广阔,榆林大有可为。
榆林市市长李春临:确定煤化工全产业链发展方向
榆林煤油气盐资源丰富,每平方千米地下蕴藏着10亿元的宝藏,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煤化工具有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经过20年发展,榆林拥有煤制甲醇580万吨、煤制烯烃240万吨、聚氯乙烯135万吨、兰炭5850万吨的生产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金属镁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氯碱生产基地,榆林煤化工产业框架初步形成,规模优势逐渐显现。
榆林将以煤化工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深入实施“12363”发展战略,打造“煤头化尾”新型化工基地。即一条主线: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两条底线:坚守环保、安全两条底线;三个着力:着力补齐基础化工短板、提升规模优势,引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技术和产品,发展化工终端产品加工业;构建纵向关联、横向耦合、上下游协作配套的六大产业链: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实现从原料向材料转化、从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拓展、从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三大目标。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加强东西部化工园区交流合作
榆林作为我国四大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是能源化工“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产业聚集区,承担着我国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重要使命。
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榆神工业区)和榆林高新区(榆横工业区)是榆林市主要的化工园区,拥有未来能源、神华、陕煤化等大型企业,区内拥有多个先进煤化工示范项目,无论是规模、技术都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这些园区目前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规模上去了,但产业链条较短、品种不多,下一步将向精深产品延伸,发展精细化工,而这需要较强的创新能力,对化工园区的规划、配套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举办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促进榆林市与其他地区加强对接合作,利用东部一些发达园区充足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管理等优势,给西部地区提供借鉴,加速推进榆林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进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要把握好安全和绿色发展节奏
党的十八大至2035年,中国仍处于不断发展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既是最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窗口期,也是最佳的改革窗口期,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同时进入攻坚期、关键期和窗口期。中国煤化工园区安全和绿色发展面临新挑战,也迎来产业升级的黄金时代。
江苏响水“3·21”特大爆炸事故发生后,沿海省份密集开展化工产业安全整治行动,关停、整改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煤化工要把握好安全和绿色发展的节奏,综合协调推进环保和安全生产工作。一是通过立规矩、划框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安全生产规范化;二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普遍性与区域性相结合,督标与督本并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相协调;三是加强信息公开,促进判断的科学性、决策的准确性和监督的民主化。
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处肖文佳:攻坚克难推进危化企业搬迁改造
2018年是危化品搬迁改造开局之年,2019年是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的关键之年,2020年中小企业和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企业要全部完成搬迁改造任务。
任务艰巨,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十分复杂,一是资金缺口依然很大;二是部分央企项目推进难度较大;三是化工园区的承接能力不足。
对此,工信部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争取政策支持,加强督导调研,深入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和长江经济带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工作,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统筹协调;二是组织开展调研重点地区及长江经济带搬迁改造工作重点,召开专题协调会议,推进搬迁改造工作;三是协调优化政策、资金支持;四是督促地方政府开展化工园区进行排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园区进行整改、合并或关闭;五是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继续抓好政策解读、引导各方提高认识,发挥中国化工报社这样主流媒体的作用,定期通报有关工作进展,对提前完成的省份和企业及时给予通报、表扬。
上海化学工业区党组成员、副主任余亮茹:化工园区智慧化建设正当其时
智慧园区建设是当下化工园区的发展热点之一,也是新一轮制造业制高点的争夺焦点之一。石化行业是工业行业中发展智慧化基础最好、需求最旺、应用最广的行业。智慧园区是高端、升级的抓手,是本质安全、环保的重要手段。我们根据自己的建设经验认为,在实际落实中“规划要重长远、项目要重需求、推进要重实干”,才能实现最初的目标。
上海化工区目前已经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近两年,我们在自身的实践探索过程中认为,做智慧园区,一是要规划先行,开展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上海化工区先后制订了《智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十三五”行动计划》《智慧园区建设实施意见》,设定了智慧园区的发展框架,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为智慧园区建设框定了基本路线。
二是要强力推进,营造竞建先行的良好氛围。我们将智慧园区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化工区发展的重要举措,把相关工作列为2017-2019年度园区十大重点工作之一,强力推进。通过搭建“3+1”管理架构,制定专项工作制度、建设标准,出台扶持政策等构建智慧园区建设长效机制。
经过齐抓共建,目前化工区智慧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了一批先行先试典型单位,在智慧安监、智慧环保、智慧政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副总工程师刘延伟:应发展煤基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
当前煤化工重复产品和跟风项目较多,缺乏具有前瞻性的产品,而且企业和项目各自独立,缺少上下游产业链联系,竞争力不强。应发展煤基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比如苯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丙烯腈、环氧丙烷、冰丙烯酸/高吸水树脂等产品。产品选择时要要有较高的附加价值,有一定市场规模和容量,有较高的技木门槛和壁垒,有较好的原料产品互供耦合,避开无序竞争。榆林煤化工仍为初级阶段,可建气化岛,采取“一头多尾”多联产模式,优化原料组合,发展高端化学品。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伍振毅:煤化工延伸产品链已具备条件
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中极具创新活力的领域;既是材料工业,又是制品工业;既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原材料,又为人民生活提供直接消费品;是化学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目前,精细化学品约10万种,经常生产的约3万种。欧美日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工率(精细化工产品产值占化工产品产值的比重)高于70%,我国在40%-50%。近年来,我国精细化工行业产值呈现递增趋势:2014年总产值3.32万亿元,2015年3.70万亿元,2016年4.05万亿元,2017年4.40万亿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煤化工延伸产品链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煤炭资源丰富(富煤、贫油、少气资源分布格局);煤化工技术成就令人瞩目(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技术居领先优势);煤路线生产化工原料居成本优势(煤化工企业“煤、焦、气、化”产业链配套齐全,煤基基础化学品产量大,生产成本具备优势。);新型煤化工园区起点高;是振兴区域经济的投资热点领域。
发展精细化学品的三点建议:即找需求,找订单(每年进口有机化学品约3000万吨,其中高端电子化学品70%依赖进口);开发和运用新技术(催化新工艺,管道式连续反应技术、微通道反应技术) ;引进和培育营销人才、技术骨干。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能源化工行业总监侯岱宗:“金融+科技”助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煤化工产业从示范走向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应用,形成了新疆、内蒙、陕西等几大煤化工产业基地,特别是陕西榆林地区,资源丰富,优势明显。
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煤制油产能12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产能200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产能1600万吨/年,煤制芳烃产能1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600~800万吨/年。伴随着煤化工业的兴起,煤化工园区也蓬勃发展,并从最初的规模性转向延链、精深方向发展,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风险集中度提高、创新能力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困扰园区发展。
为此,平安提出“金融+科技”的理念,助力园区的风险管理,解决化工产业的融资难题。
风险控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避免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概率、降低风险损失等。新常态下,我们将将凭借专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和服务能力,运用智慧理赔、智慧风控新科技、风险管理云等手段,助力煤化工企业及园区转移风险及降低风险损失。
榆林五大重点项目亮出进度表
在本届峰会上,榆林市正在推进的五大重点煤化工项目代表分别介绍了项目进展和特点,引起了与会300多位代表的关注。这些项目总投资将达到2598亿元,且产品具有差异性、经济性,注重向下游延伸,投产后不仅将创造可观的产值和利润,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和周边经济的发展。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煤制油项目二期筹备处副主任董满祥:兖矿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
高温费托合成打开高端化学品世界
兖矿集团榆林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目前正在进行整体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为其项目“探路”的国内首套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化装置,已于2018年9月19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并实现稳定运行。
该项目位于榆横工业园北区,紧邻已建成的未来能源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项目建设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装置,包括200万吨/年低温费托合成和20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装置。总投资估算约777亿元,占地约700公顷。
项目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兖矿集团自主开发的大型高温与低温费托合成多联产专利技术。高温费托合成技术具有很大优势:能量高效分级回收利用;可定制的下游分离流程;安全稳定长周期高效运行;操作灵活,投资最省。尤其是高温费托合成产物加工方向便于延伸产业链,有利于发展高端煤化工。该技术具有全新的产品结构,包括芳烃、环烷烃、烯烃及链烷烃。其中丙烯、丁烯-1、己烯-1、辛烯-1、癸烯-1等含量高,占总烯烃含量的60%以上。
为验证高温费托合成技术的可靠性,国内首套10万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工业化装置,2017年6月开工建设,2018年9月19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该装置是我国首套采用自主研发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建设的高温费托合成工业化示范装置。该装置的建成投产为我国百万吨级工业化装置的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也标志着高温费托合成技术完全具备了产业化条件。
装置运行数据显示:CO转化率超过99%,合成气(CO+H2)总转化率达到92%;产品中烃类产物以烯烃为主,含量约60%,C2~C4低碳烯烃产率约25%,烯烃中70%以上是高附加值的α-烯烃;碳数分布主要集中在C20以下。
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小军:多元化投资主体增强竞争力
陕煤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
陕煤煤炭分质利用制化工新材料示范项目于2018年4月开工,目前已完成场平,正在开展强夯工作。2018年完成投资11.2亿元,2019年计划投资80亿元。项目共包括27个工艺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
程,主要包括1500万吨煤炭中低温热解、560万吨甲醇、180万吨乙二醇、200万吨MTO以及以此为中间原料的下游产品。项目年处理原煤2014万吨,年生产各类化学品590万吨,占地约13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22亿元。
该项目位于榆神工业园。项目一期以煤气化为龙头,一阶段建设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二阶段建设560万吨/年甲醇、200万吨/年烯烃工程及深加工装置,拟于2019年具备开工条件,2023年底前建成投产。二期以煤热解为龙头,一阶段为热解启动工程,与乙二醇工程同步建设,计划2021年6月建成投产。二阶段将热解规模放大至1500万吨,并对煤焦油产业链进行延伸,生产芳烃结合的下游产品,拟于2021年底前开工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该项目引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外资等在内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共同参与项目建设。如此可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高国资配备效率;可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市场,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专业化分工,吸引产业聚集,提升项目整体竞争力。
陕西延长石油榆横煤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侯钦利:延长石油集团煤基芳烃项目
芳烯耦合提升经济效益
榆横煤基芳烃项目承接华电百万吨芳烃项目,将原项目分为榆横煤基芳烃工业示范项目和榆横煤基芳烃项目实施。总规划投资497.88亿元,占地386公顷,年转化煤炭800万吨/年。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期工作。
该项目采用多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原料甲醇转化率高达99.99%,甲醇到芳烃的烃基总收率达74.47%,无特殊环保问题。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显著降低芳烃生产的甲醇原料消耗。
榆横煤基芳烃工业示范项目采用世界首创流化床甲醇制芳烃技术(FMTA)。拟选址于榆横工业区,占地1320亩,规划建设80万吨/年甲醇联合装置、40万吨/年混合芳烃装置、空分装置、高压燃煤锅炉、干气回收等配套公用工程。主要产品包括混合芳烃32.58万吨/年,副产LNG2.52万吨/年、乙烷3.83万吨/年、粗乙烯1.5万吨/年、硫黄2万吨/年和石膏、杂醇油等。建设投资71.43亿元,利税总额3.06亿元/年,占地面积1320亩,转化煤炭200万吨/年。
榆横煤基芳烃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占地面积约298公顷,总投资约426.45亿元。项目一期建设烯烃产业链,并和榆横煤基芳烃工业示范项目进行部分物料耦合,进行芳烯耦合工业示范,提升整体效益。项目投资约167亿元。主要建设180万吨/年煤制甲醇、60万吨/年MTO装置、30万吨/年干气分级利用装置、20万吨/年轻烃利用装置。主要产品包括聚丙烯40万吨/年、聚乙烯35万吨/年。
项目二期建设芳烃产业链,并延伸产业链至下游聚酯产品,进一步提升芳烯互补的经济效益。项目投资 259.45亿元。建设180万吨/年甲醇装置、60万吨/年MTA装置、130 万吨/年 PET装置、110万吨/年PTA等装置。主要产品包括聚酯130万吨/年、聚烯烃75万吨/年、苯乙烯23万吨/年。
中石油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管理部副经理叶全明:兰州石化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
带动乙烯产业链延伸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计划于2019年6月动工,2020年底乙烯机械竣工,2021年6月投料开车。项目上报可研估算总投资约104亿元。
该项目位于榆横工业园南区,总占地面积约2500亩。项目主要利用长庆油田天然气中分离的乙烷,通过裂解生产乙烯、燃料气、碳三及重组分等化工产品,并聚合生产聚乙烯产品。新建4套工艺生产装置,分别为 80 万吨/年乙烯装置、40 万吨/年 FDPE 装置、40 万吨/年 HDPE 装置和 3万吨/年己烯-1 装置,同期建设与其配套的罐区、火炬、循环水场、除盐水站、蒸汽系统、空分空压、总变电所、污水处理场、中央控制室、中央化验室、铁路等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该项目建成后可大大提高天然气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乙烯产品的竞争力,带动榆横工业园区乙烯产业链的延伸,促进榆横工业园区高端精细化工产业的建设。
项目将采用先进的业主(+PMC)+监理+EPC建管模式,大力推进五化建设,实现高质量效益发展,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打造示范优质工程。
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涛:中煤陕西煤制烯烃二期项目
与一期项目产品形成互补转型
中煤陕西公司煤制烯烃二期项目,即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项目,建设规模为 180 万吨/ 年甲醇,75万吨/年烯烃。2013年2月取得了国家发改委“路条”,前期审批手续除环评外,已全部获批。产品方案为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和45万吨聚丙烯产品。计划总投资197亿元,2022年建成投产。
中煤陕西公司煤制烯烃一期项目包括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及聚烯烃。该项目目前实现了烯烃装置连续运行超过1000天,造粒机运行周期超过行业记录达到203天,实现了安全稳定长周期高负荷连续运行。目前聚乙烯装置已成功生产8个牌号新产品,聚丙烯装置已成功生产10个牌号,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检测、美国(FDA)、欧盟(ROHS)认证检验。
结合市场情况,二期聚乙烯产品着重生产HDPE管材料、HDPE中空和HDPE拉丝料产品,与中煤一期项目LLDPE膜料、HDPE注塑、MDPE滚塑等形成产品互补。二期聚丙烯装置主要生产均聚、无规等产品,并将一期项目产品进行转型,主要生产抗冲共聚等产品。
二期项目将采用水煤浆加压气化-半废锅技术,将对高盐废水采用蒸发结晶分盐技术,实现废水全部回收利用。
(关键字:煤化工 高质量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