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5年PP市场行情 展望2016年形势

2015-12-25 9:51:12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陈丽娟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2015年国内PP市场走势回顾

1月国内PP市场在油价的制约下,高价难销,适逢传统淡季到来,PP行情一路下滑,中间偶有反弹但终未成气候,缓慢下滑,整体跌幅在1000-1200元之间。石化厂挂牌销售,至月底定价再降,市场高价难寻,贸易商普遍出货,下游刚需为主,少闻囤货。

2月国内PP市场现货价格走强。节前,原油弱势难改,再加上后市部分装置顺利投产,下游需求不佳,同时由于春节的到来,商家离市休假,价格上行动力有限;节后,原油价格再次上涨,下游开工缓慢回升,市场需求逐步转暖,价格走高。

3月国内PP市场呈小“W”走势,整体走势不佳。春节归来,因贸易商与石化厂订单未交付,市场库存急缺,以拉丝级为首的PP料价格大涨。但持续一周后,节前订单完成交付,贸易商库存高企,价格瞬间回落,跌幅在500-600元间。中旬进入整理阶段,石化厂逐步加大调涨力度,行情最终于下旬走高并接近前期高价。月底受油价激增影响,石化成本上行,市场心态也较为乐观。

4月国内PP市场持续低迷,月尾反弹。本月PP市场受石化影响明显,整体走势攀升。月初进口料价格偏高,石化厂拉涨明显,国产料市场谨慎随涨。但受下游采购抑制,中旬石化厂松动促销售,市场心态观望,报盘坚挺略回落。下旬,期货大涨支撑市场心态好转,石化及市场报盘回暖,拉丝料货少涨势明显,月末部分市场出现炒作现象,部分商家获利了结,下游表现多随用随购。

5月国内PP市场震荡走跌。月初石化厂价格调涨,市场紧随调涨50-200元/吨左右。但随着期货持续走弱,月中,期货交割,石化厂从小幅松动到拉大跌幅,市场心态悲观,低价货源拥入,报价回落100-600元/吨左右,部分地区出现倒挂及抛售现象。下旬开始,石化库存压力不大,限制开单,加上原油及期货的回升,市场心态好转,商家借势高报,成交相对活跃,但月尾石化支撑力度不足,市场出现小幅回调。

6月国内PP市场行情整体走低。本月国际原油走势偏弱,丙烯受需求牵制。国内PP石化出厂价格在上旬持续下调,市场悲观随跌,月中原油及期货走高刺激,加上石化止跌调涨,市场出现炒作,报盘大幅回升,但好景不长,在需求疲软的前提下,价格转稳后回落,缺少利好,回暖无力。

7月国内PP市场行情震荡下滑。本月国际原油期货大跌,国内丙烯市场窄幅走弱。上旬,原油、期货及石化价接连下滑,市场心态悲观,价格跌幅明显。中下旬在石化调涨支撑下,有一小波反弹,但难抵期货及需求的冲击,市场先涨后跌。直至月底,石化停销结算,市场流通资源减少,跌势相对放缓。

8月国内PP现货市场先跌后扬。月初石化出厂价格月初下调,缺少利好,市场随行下跌。中旬,在石化相继调涨及拉丝料紧缺的情况下,市场出现炒涨,但下游需求抵制,上涨行情昙花一现。油价、期货一路走低,继续打压现货市场,商家倒挂套现,无奈实盘不佳,直至月底原油期货反弹,带动现货市场心态,加之石化停销结算,部分价格调涨,刺激市场拉涨,但成交依旧不畅。

9月国内PP市场价格持续走低。本月PP石化价格持续走低,整体需求面低迷,市场销售压力明显。本月期货弱势震荡,在石化接连调降打压下,市场心态悲观;月中虽有受原油暴涨提振,各地出现借机高报,但下游工厂需求未跟进,行情进一步上行受到制约,市场跌势难改。

10月国内PP市场行情先涨后跌。国庆假期后归来,部分下游工厂存在一定的补货需求,加上石化调涨,促使市场价格小幅探涨。但因需求不及预期,石化库存压力明显,出厂价持续调降促销售,市场心态低迷,价格持续低报。

11月国内PP市场受需求抑制明显。月初虽石化价格部分探涨提振,但市场表现仍观望为主,难有涨幅,随着需求的抑制加上石化库存压力增加,价格随石化价持续下跌至低位,市场心态悲观。下旬开始,石化出台保价政策,价格调涨,加上原油、期货的上行支撑,市场止跌反弹,但需求仍不温不火,终使行情反弹减弱。

12月国内PP市场气氛不佳,行情回落为主。月初,PP期货走高,石化出厂价大幅上调,带动市场看涨氛围,贸易商报价有不同程度的走高,但下游工厂延续按需采购,且对涨价后的货源存有抵触情绪;随后,原油、PP期货的下跌,现货市场看空情绪加重,加之部分中石化、中油大区下调出厂价,对货源成本支撑作用减弱,贸易商随之跟跌出货促成交;月底,PP期货高位运行,对市场心态产生一定的提振,市场价格呈现稳中盘整走势,但下游工厂谨慎观望,主动接货意愿没有明显好转,短期市场难以摆脱疲软。

二、 2016年PP市场走势分析

国内宏观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5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强调,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就是要为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在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的同时,主要用于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该承担的支出责任。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为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信贷结构,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第二,产业政策要准,就是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第三,微观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动改革落地。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

会议认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性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会议强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股票市场,抓紧研究提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个人账户,坚持精算平衡,提高统筹层次。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保基本、强基层的基础上,着力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会议指出,要继续抓好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推进外贸优进优出、积极利用外资、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工作。要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高度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对内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

会议强调,要坚持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科学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坚持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靠改革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举措深挖内需潜力,持续扩大消费需求,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抓好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要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要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线。要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促进各方面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上游原料

原油:2016年全球原油市场总体供需宽松,但供需形势趋于好转,供需差缩窄。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油国预计,2016年油价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届时伊朗的额外产量可能加剧供应过剩,而且产油国自愿限产的希望仍然渺茫。随着针对OPEC成员国伊朗的国际禁运即将被取消,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还会雪上加霜。伊朗迫切要求使该国石油工业重新满负荷运行。取消伊朗禁运的前景可能使2016年石油市场供应大幅增长,甚至会远远超过美国生产下降的影响。穆迪认为,这件使原油供应过剩的状况长期延续,并使油价维持低位。

OPEC预计,2016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125万桶/日,由于受到油价崩跌的打击,非OPEC石油供应将下降约40万桶/日,从而使过剩的供应较今年减少逾一半,至约90万桶/日。然而,伊朗石油供应增加可能抵消非OPEC产油国减产的影响。伊朗政府计划在明年制裁解除后,将石油产量增加至少100万桶/日,大约占到全球石油供应的1%,不过市场对于伊朗到底能增产多少,以及何时开始增产仍持怀疑态度。

穆迪下调了原油价格预期,称长期原油市场生产过剩对油价形成威胁。穆迪将2016年布伦特原油价格预期从每桶53美元下调为43美元,将WTI原油期货价格预期从每桶48美元下调为40美元。

丙烯:2015年全球专产丙烯总产量将达约1460万吨,202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约3000万吨,将占全球丙烯供应总量的约30%,预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维持这一比例。新建专产丙烯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和北美,其中中国主要通过CTO项目和PDH装置带动增长,北美则在页岩丙烷资源供应充裕的驱动下建设了大量的PDH装置。2015年全球来自PDH装置的丙烯产量将占到丙烯总产量的8%,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13%。

供应方面

2014年,全球聚丙烯需求在5800万吨左右,乐观估计,未来几年的增速也只有4%。近几年国内聚丙烯需求增长6%~7%,高于全球水平,进口率一般在15%以上。由于聚丙烯市场产能过剩,激烈竞争将影响上游丙烯市场行情,造成丙烯库存压力的进一步增大,从而加重丙烯市场的下行压力。

国内方面:由于煤制烯烃的兴起,聚丙烯产能增速加快。目前,国内聚丙烯产能大致在1740万吨,而表观消费量约为1990.8万吨(预估),进口量约为341.46万吨(预估),聚丙烯市场供给过剩90万吨。90万吨只相当于总消费量的5%,因此聚丙烯行业算是微过剩行业。不过,2016年将有350万吨的聚丙烯产能投产,聚丙烯行业供给过剩问题将显现,这决定了聚丙烯的空头格局,期货合约的近强远弱也反映了这种预期。

需求方面

2014年全球聚丙烯市场价值为816亿美元,预计截至2023年全球聚丙烯将以5.7%年复合增长率实现增长,价值预计将达到1333亿美元。聚丙烯市场的最终用户大致分为汽车、包装、电器和电子产品、消费产品、建设以及其他包括农业、医疗、家具等行业领域。其中包装占据整个终端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整个终端市场中市场需求发展最快速的行业,这主要归功于聚丙烯拥有耐高温和抗化学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刚性和软包装产品的制作;其次汽车领域占据聚丙烯市场第二大份额,聚丙烯材料能提供合适的机械强度和灵活性,为车辆提供高质量的表面光洁度,同时聚丙烯材料重量轻,与其他塑料制品相比,该材料生产的打火机重量能减少15%-20%左右,这就有助于降低车辆的总重量,进一步减少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轻型汽车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现象正加速全球聚丙烯市场规模的扩大。

根据市场分布来看:聚丙烯市场主要划分为欧洲、北美、拉丁美洲、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亚太地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43%,欧洲紧随其后,中东和非洲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由于中国、印度、印尼的新兴国家汽车和建筑行业需求旺盛,将推动在亚太地区聚丙烯市场的增长;北美地区需求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但目前正在慢慢恢复;由于汽车、建筑以及包装行业对于聚丙烯需求不断上升,预计拉丁美洲将以高于平均水平的速度实现增长;欧洲是一个停滞不前的聚丙烯市场,然而预计该地区日益增长的汽车工业将会促进聚丙烯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2016年经济走向、新增产能释放程度、再生料价格体系重构的空间、国际油价涨跌、汇率变动、其它烯烃衍生物市场表现等等都会对国内聚丙烯现货市场形成重要影响。2016年将有大量PP装置投产,产能过剩离我们越来越近,但市场专用料缺口仍然存在,短期内进口货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目前聚丙烯价格与再生料价差不断收窄,有利于新旧替代,促进消费需求增加,预计2016年聚丙烯价格以低位宽幅震荡行情为主。

(关键字:PP PP市场)

(责任编辑:0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