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胶国达成限制出口协议 胶市能否破僵局

2017-12-4 9:20:15来源:天然橡胶协会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11月30日,为应对天然橡胶价格不断下跌的趋势,国际橡胶理事会成员,包括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出席了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会议。今日市场有消息称,会议中,三大产胶国达成了限制出口的协议:主产国限制出口约35万吨,其中泰国234809吨,印尼95192吨,马来20000吨,限制出口预计执行时间从12月起之后的3个月。 
     除却此新闻消息落地外,泰国南部近期遭遇强降雨,不少地区被淹,部分橡胶树的生产受到影响,胶水收购价格呈现连续上涨的态势。二者叠加,供应端存在一定利好炒作因素,但奈何胶市目前并无明显反应,市场情绪多观望,胶市僵局能否打破? 
即便供应端存在一定的利好炒作,胶市或许出现阶段性反弹,但料难改变趋势偏弱的行情。 
     其一,从历史经验来看,产胶国执行减产的力度往往会大打折扣,利好提振本身存疑;泰南的暴雨目前仅影响割胶,并未对橡胶树构成损害,故而尚未影响实质性产量。 
     其二,限制出口计划的执行时间是从12月起之后的3个月,而据了解,东南亚加工厂天胶船货早已开始销售2、3月份的船货,已签订的合同需按期执行,故出口数据应考虑到实际情况。 
     其三,国内天胶现货库存压力较大。青岛保税区内外仓库均处满库状态,另外区内增加了不少协议仓库,近期少有出库,橡胶库存呈现增加态势;上期所1711合约交割后,20多万的橡胶库存将陆续流入现货市场;听闻有不少境外货流入,云南地区橡胶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仅昆明一地即有12万吨库存。虽说套利盘较多,不少货源暂时被套,但一旦解套,市场现货压力可想而知。 
     其四,国内需求疲软。12月份,北方已全面供暖,为防范雾霾天气,环保督查力度有增无减,在下游工厂生产本值淡季的情况下,其开工率进一步受限。另外,2017年进入尾声,厂家陆续开始准备年终结算和回笼资金问题,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热情都有所降温。故下游工厂对原料的消化节奏颇为缓慢。 
     综上,无论是限制出口协议还是泰南强降雨并不能改变国内天胶库存充裕、下游需求疲弱的现状,国内大量库存的消化尚需时间,故供应端或给予市场短期炒作契机,市场行情存在短期反弹可能,但并不能打破天胶大环境偏空的格局。

(关键字:产胶国 限制 出口 僵局)

(责任编辑: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