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橡胶产业化仍需谨慎

2018-1-8 9:00:21来源:中国化工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天然橡胶供应,能够满足橡胶工业发展的需要。 
   大规模开发蒲公英橡胶还需更谨慎,应避免类似杜仲胶大量投资后,产业又陷入发展困境的局面。 

   第一,未来几年,全球天然橡胶供应充裕。 

   据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和国际橡胶研究小组(IRSG)数据,在2002-2011年天然橡胶价格快速上升和经济效益比较优势的驱动下,2004-2013年,全球平均每年增加橡胶种植面积510万亩,其中,中国年均增加70万亩。 

   橡胶树的非生产期是7-8年。 

   这意味着,2004年以来种植的橡胶树,陆续进入割胶生产期,割胶面积不断增加,生产能力也不断增加。 

   当前,由于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橡胶制品消费需求不旺,中国的橡胶制品生产、消费和出口都放慢,国际市场已出现天然橡胶供大于求的局面。 

   IRSG等国际组织及泰国、中国等产胶国都预测,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要延续5-7年。 

   第二,橡胶树供应天然橡胶仍有长远发展空间。 

   上世纪30年代以来,亚洲的巴西橡胶树天然橡胶产量占全球90%以上。 

   到目前,印度、斯里兰卡、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以及中国周边的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的天然橡胶资源,还没有全面开发。 

   尤其是非洲的热带土地面积与亚洲相当,而天然橡胶产量仅占全球产量5%。 

   在外来投资的促进下,未来几年,非洲的天然橡胶产业可能有较大发展。 

   另外,如果抗南美叶疫病橡胶树品种获得突破,美洲的橡胶种植面积和天然橡胶产量也会增加。 

   因此,全球天然橡胶产业仍具有长远发展前景。 

   第三,中国蒲公英橡胶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完善。 

   2015年1月,中国石化联合会批准成立蒲公英橡胶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该联盟由产、学、研、用等单位组成,是蒲公英橡胶产业化研究的组织基础,但在时间进程上也表明仅初步形成研究、试验体系,生产性试验还没有完成。 

   尤其是目前,中国还缺少蒲公英橡胶大型种植、加工示范基地,经济效益还不清楚。 

   2012-2014年,国际市场(马来西亚SMR20)天然橡胶价格累计跌幅达到62%,国内累计下跌56%。 

   当前,天然橡胶价格还在低位震荡,缺少经济效益的吸引力,恐怕难以在短时间内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蒲公英橡胶草。 

   第四,蒲公英橡胶资源可能更适合作为战略储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也曾探索种植蒲公英橡胶草,但随着天然橡胶贸易禁运逐渐放松,同时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种植的巴西橡胶树开始生产橡胶,中国停止了蒲公英橡胶的相关研究。 

   蒲公英橡胶草提取的天然橡胶容易混入杂质,生产成本仍比巴西树高。 

   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都曾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橡胶消费国,他们完全没有天然橡胶资源,但也只将蒲公英橡胶草生产天然橡胶作为技术储备。 

   中国的橡胶树种植面积已达到1710多万亩,预测2020年天然橡胶产能可达到115万-120万吨。 

   受价格低迷制约,预计2020年天然橡胶产量为95万吨左右。 

   另外,中国合成橡胶和再生橡胶的生产能力。 

   在当前贸易环境下,中国还可以从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大量进口天然橡胶。 

   因此,“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天然橡胶供应,能够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大规模发展蒲公英橡胶还需谨慎论证。 

   不过,蒲公英橡胶草容易实现机械化种植、收获,橡胶草又是一年生植物,生长期短,需求响应快。 

   这个特点可以让蒲公英橡胶,在国家天然橡胶资源受到限制后,作为紧急启动备用资源。 

   因此,未来5年内投资开发蒲公英橡胶,存在一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建议“十三五”时期,蒲公英橡胶研究以资源、技术储备为主,深入开展规模化种植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熟化蒲公英橡胶的提取技术。 

(关键字:蒲公英 橡胶)

(责任编辑: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