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国内乳胶市场出现集中到港的行情。但因外盘乳胶船货价格持续高企,国内商家补货情绪受打压明显,直至5月份,市场都未出现集中采购的行情。随着现货库存的消耗,国内主要销区,进口乳胶现货明显趋紧。据金联创了解,目前华南市场缺货更甚,其次是天津、山东周边,而华东市场现货流通尚可,但部分品牌,如黄春发桶装现货缺货严重。
7月份,进口乳胶现货偏紧的状态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一方面,6月份,部分乳胶贸易商有补货行为。由于现货流通的偏紧,国内进口乳胶持货商多不愿低报,市场价格表现十分坚挺。6月上旬,华东市场散包乳胶报盘在9600-9700元/吨。外盘船货价格此时却出现了松动,主要因产区原料价格下跌拖累。据悉,在外盘船货价格降至1140-1150美元/吨附近时,国内商家开始出现一定的补货意愿,随着外盘价格的下跌,不少进口商在1080-1150美元/吨的价格区间内陆续补进船货。这部分货源主要以回补空单为主,建仓为辅,在7-8月将陆续进入国内市场。6月 中旬,沪胶挣脱震荡区间,开启下跌模式,国内乳胶现货不堪重负,价格下跌,而此时外盘价格却因原料价格支撑表现坚挺,进口商补货脚步多停滞。泰国产区原料收购价格偏高主要因近期雨水丰富导致,雨水一旦减少,产出将快速跟进。据部分国内进口商表示,当外盘价格跌至1020美元/吨附近时,将重新考虑是否补货。
另一方面,制品企业需求进入淡季。乳胶制品的生产过程往往造成车间温度较高,故随着气温的升高,下游制品企业开工将逐渐进入淡季。7月中旬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时段,乳胶工厂需求势必受到影响,对原料的采购热情将低于6月。
结合上述两方面的分析,虽然7、8月份国内进口的乳胶多以补空单为主,但进口数量将明显高于二季度单月进口量。而叠加季节性需求淡季的影响,料乳胶现货市场供应将起码“够用”,自7月中下旬开始,进口乳胶货源偏少情况将逐渐得到缓解,与此同时,市场价格将承压。
(关键字:乳胶 紧缺 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