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继续扶持

2021-2-4 10:57:29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据上期所2月3日发布消息通知,2021年上海期货交易所将继续支持各家单位开展天然橡胶品种“保险+期货”和场外期权产业扶持试点。

据了解,2019年5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2019年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在沪举行,会议对上期所在橡胶产业扶贫方面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同期,上期所与云胶集团、海胶集团分别签署《2019年天然橡胶场外期权产业扶贫试点项目合作协议书》,这是上期所正式启动天然橡胶场外期权产业扶贫试点项目的标志。

天然橡胶属胶植可以归农业产品、下游试产产业链广、可做能源化工原料。而农产品保险和农产品期货二者功能区别在于,保险的赔付条件是针对自然灾害等各类“不可抗力”因素;期货则是用来“抵抗”价格波动。采用“保险+期货”精准扶贫模式。

据了解,保险和期货都是风险管理工具,因此二者可以实现互补,“保险+期货”应运而生。天然橡胶“保险+期货”项目的核心技术其实是场外期权。没有期货市场,就意味着设计的场外期权风险就没办法对冲。

据悉,此前天然橡胶胶价不好,谣传国外植胶成本低,产品又适用,国家应鼓励用进口胶或到国外发展橡胶产业,国内就不要扶持了。

然而,这观点可称得上因噎废食了。据农业部介绍,到2003年,我国橡胶种植面积已达到66.1万公顷,天然橡胶年产量达到56.5万吨,橡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形成了以海南、云南、广东为主的三大天然橡胶优势种植区域,发展成为体系完善的中国天然橡胶产业。
一方面,天然橡胶作为战略资源,有着不可或缺、不可动摇的定位。
另一方面,天然橡胶既是可再生资源,与钢铁、煤炭、石油并列为四大工业原料;又属于属约束型产业的不可替代,与粮棉油并列的重要农产品。

据了解,天然橡胶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在割胶生产过程中,更是需要大量的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工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70%。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橡胶产区劳动力紧缺,劳动力费用大幅上涨,致使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大幅增高。

但是随着采胶技术的创新推进,这一难题的解决指日可待。

不可否认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的模式,确实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一种创新,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天然橡胶扶持,此举致力于提高胶农、产胶企业等涉胶主体化解价格风险的能力,支持支持会员单位参与期货交易,鼓励探索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保障农民收入、服务三农的创新业务模式。

(关键字:橡胶 天然橡胶)

(责任编辑: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