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开门红”后,大宗商品“狂欢”能否持续?

2021-2-19 15:06:45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长假归来,国内牛年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高开低走,商品期市则“涨声一片”,有色、黑色及能化板块普遍走强,其中,苯乙烯、乙二醇、短纤涨停,原油、铁矿石大涨逾7%,双焦、铜、锌、锡等多品种强势收涨。

中国期货市场资产即将破万亿,成交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期货市场高速发展,成交量61.53亿手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大幅增长。此外,中国4家期货交易所全球排名稳中有升;在各品种全球成交量排名中,农产品表现亮眼,包揽前10名。中国期市进入高速增长期,企业和机构的高度增长,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以及资金增发流向,将成为主要推动力!

春节假日期间,海外市场总体表现偏乐观,全球流动性充裕,美国会两院顺利通过2021年财年财政预算决议,同时拜登提出的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法案有望最快在2月底或3月初落地,美联储将维持长一些的宽松。国内经济延续复苏态势,社融增量高于预期,原油价格走高助推市场通胀预期升温。疫情防控上,国内外形势持续改善,新增确诊病例数快速下降,新增死亡病例数也见顶回落,经济从疫情中恢复的节奏没有改变,对风险资产的价格起到支撑作用。

就股市来看,节后第一个交易日主板和创业板均呈现高开低走态势,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出现一定幅度下跌。值得注意的是,股市的市场风格差异相当显著。指数方面,在中证500指数呈现一定幅度上涨,上证50和沪深300均下跌。个股赚钱效应表现较好,但节前强势的“抱团”白马股遭遇重挫。

“股指单边高开低走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预期节后流动性收缩。2月18日,央行等量对冲MLF操作,但同时减量对冲逆回购到期,资金面如预期维持紧平衡给股指一定压力。”浙商期货股指期货高级分析师金辉表示。

对于后市,金辉认为,当前企业盈利对指数有支撑,但流动性依旧存收紧预期,因此指数上方压力增大。后续IF与IH强于IC依旧是大概率事件。

有色金属价格全线上扬,铜价跳涨至十年高点

昨日,有色金属板块强势上涨,截至收盘,沪铜与沪锡主力涨幅超过5%,沪锌与沪铝主力涨幅超4%。

春节假期期间,海外市场有色金属已开启新一波上涨。东证衍生品研究院资深有色金属分析师曹洋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有色板块最重要的驱动仍在于宏观预期,核心是通胀预期显著抬升,底层逻辑在于政策刺激与经济复苏。

 据他介绍,市场对拜登纾困计划的推出更加乐观,且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一段时间内不会缩减资产购买,海外货币与财政刺激的边际依然较强,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背景下,政策加持无疑令市场对经济复苏更加乐观,这是通胀抬升预期的基础。从基本面角度看,曹洋表示,多数有色金属短期供需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节后在低库存水平之上将继续去库,部分金属已出现逼仓预期,例如锡在LME市场的表现。

就铜而言,他介绍,短期精铜供给恢复节奏受到缺矿的抑制,智利恶劣天气对国内精铜进口形成阻碍,节后下游新一轮补库预期将逐步释放。曹洋认为,国内季节性累库将逐步转为节后去库,现货偏紧预期将继续对铜价及结构形成支撑。海外市场需求的复苏才刚刚开始,后续仍有较大的修复空间,从而推动海外库存去化。宏观与微观双驱动的逻辑仍在,铜价将继续振荡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美元最近走势较强,铜价一定程度受制于美元反弹。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阶段贬值,沪伦比价有上修压力。这一轮上涨,沪铜走势或强于伦铜。”曹洋提到。对于铜价走势展望,他认为决定趋势的仍然是宏观因素,虽然铜价有泡沫化倾向,但短期的问题在于刺破泡沫的关键因素还未出现,因此,预计上半年依旧延续上行趋势。

品种价格重心上移,能化工板块强势上扬

美国受空前寒潮影响,国际原油集体上涨,同时全球疫情好转,世卫组织表示新冠病例新增确诊连续第五周下降,国内方面春节档票房火爆,利好商品。受此提振,节后首日化工板块强势上涨。

据东海研究所高级能化分析师李婉莹介绍,节假日期间,受到地缘政治以及美国恶劣天气的影响,国际油价上行,目前布伦特油价站稳65美元/桶。节后首个交易日,上海原油期货主力跟涨近7%。对于后市,暴雪对美原油市场仍存短期影响。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州寒冷天气导致油井结冻和炼油厂停工,天然气和原油管道也因结冻而限制了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冷冻气候不仅导致每天100万—200万桶的原油生产陷入了停顿,日产能超过300万桶的得克萨斯州海湾沿岸炼油厂也受到影响。据悉,美油生产或在22日之后恢复正常。”李婉莹提到。另外,市场利好集中释放后,油价进一步上行的动力将取决于供应端变化,因此需要密切关注3月初的OPEC会议,目前已有市场传言在当前的原油价格背景下OPEC或宣布增产。考虑到内盘长期以来处于低估状态,预计上海原油期货价格在短期内将延续强势。

成品油方面,昨日沥青与燃料油均上涨约5%。李婉莹认为,来自原油的成本推动较好地反映在了当前的成品油品种上。基本面来看,船燃市场实际产销较为清淡,隆众资讯显示,当前船用油市场商家在未来几日将陆续复工。受到油价上行的提振,预计首个工作日上下游谨慎询单居多,低价惜售心态明显。沥青方面,截至2月16日企业综合开工率为37.5%,较节前无明显变化;伴随成本上移利润偏低以及季节性因素,检修涉及产能占比30%。短期来看,成品油受油价影响预计将偏强运行,中长期相对看好沥青走势。

聚酯板块,中短纤和乙二醇昨日相继涨停。浙商期货聚酯研究员朱立航表示,除了春节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大涨带来的成本端驱动,自身的供需面向好也是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就乙二醇而言,朱立航介绍,受到冬季风暴影响,美国大量乙二醇装置被迫停车,影响日产能在300万吨以上,目前西北欧和国内价差仍然较大,预计进口量偏少的情况将维持到4、5月份。且春节以后下游聚酯复工预期好于往年,乙二醇走势仍将偏强。而短纤的低库存对价格支撑较强,且下游织造企业订单排产较多,后续需求持续看好。但目前PF2105合约的盘面利润已经接近1500元/吨高位,超过历史上短纤现货利润的最高值,追高仍需谨慎。

聚烯烃板块,牛年首个交易日L2105合约收涨640元/吨至8585元/吨,涨幅达8.06%,PP2105合约收涨588元/吨至8705元/吨,达7.03%,均创近两年来新高。浙商期货烯烃研究员温珍垠认为,这主要还是受外盘带动。

据了解,春节假日期间,受极端天气影响,外盘原油及聚烯烃价格大幅走强。美国得州和路易斯安那海岸陷入严寒,导致工厂关闭、设备故障、火炬,其中包括台塑(276万吨乙烯)、LyondellBasell、ExxonMobil Baytown等,进一步加剧北美原本就已紧张的供应局面。此外,假日期间日本福岛海岸发生7.3级地震,导致日本东北部十几家燃煤和燃气发电厂关闭。地震后,ENEOS在仙台也关闭了为14.5万桶/天的炼油厂,三井公司确认关闭千叶裂解装置,年产乙烯61.2万吨,丙烯33万吨。

“外盘装置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停产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聚烯烃供应紧张的局面,外盘价格持续走高。”温珍垠表示,除外盘影响外,国内聚烯烃本身基本面也具备一定的上涨基础。一方面新增产能短期较难落地,供应增量有限,同时上游库存持续处在低位运行,供应压力一般;另一方面,伴随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塑料制品下游需求维持旺盛,产业链库存整体不高。对于后市,温珍垠预计海外装置在1—2周内仍较难恢复正常运行,美盘价格或维持强势,国内经济大概率延续复苏趋势,需求端有望得到支撑,随着下游企业在元宵节前后陆续复产复工,需求或进一步走强,国内聚烯烃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空间。

黑色系表现强势

昨日,黑色系板块也均出现大幅上涨,螺纹、热卷主力合约涨幅超过3%,原料端铁矿石、焦炭涨幅均超过5%。

南华期货金属分析师王泽勇认为,节假期间焦炭现货持稳,焦企高利润下开工正常,假期发运受到影响库存有小幅累积。钢厂估算利润已经大幅亏损,生产积极性偏弱,有意控制到货量以及运输问题影响下库存下滑。目前焦炭缺口仍在,供需保持小幅偏紧。产能逐步释放下2月焦炭产量仍将出现增加,供需缺口边际收窄。2月是供需相对较好的时候,3月焦企产能净淘汰,同时节后铁水产量逐步回升,供需缺口仍能保持。在当前现货保持坚挺的情况下,盘面有修复贴水的必要。但中长期看,焦炭产能持续投放,粗钢产量同比持平,焦炭供需将逐步走向过剩,可等待机会逢高建仓2109合约空单。

就铁矿而言,王泽勇表示,供应方面,节前澳洲受飓风天气影响,巴西港口受雨季及泊位检修影响,发运均呈现大幅回落态势。春节期间外矿发运下降影响到港量,但因为假期因素,钢厂基本停止补库,疏港量也出现大幅下滑,节后钢厂正式开工后,港口库存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

王泽勇表示,春节期间部分高炉复产,主要集中在河北地区,其他地区生产基本持稳。海外生铁产量持续回升,高炉生产仍有恢复空间,铁矿石需求将维持稳中有增趋势。“由于今年返乡民工大幅减少,预计节后工地开工情况较为乐观,钢材需求情况较好,将提升铁矿需求。节后矿价在供应减量和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价格或偏强运行。”王泽勇说。

(关键字:大宗商品 牛年)

(责任编辑: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