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持有的库存出现了明显的上升,与此同时,一系列其他经济数据似乎也显示出经济出现减速迹象。4月的工业增加值与上月相比出现一个百分点以上的下滑,同时,汇丰采购者经理指数(PMI)5月初值上周公布,数据显示,汇丰PMI下滑0.7个百分点至51.1,创下了1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这些数据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明显减速的担忧,但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仍处于上升通道中。目前出现的减速仍然是局部且正面的,中国的货币紧缩政策仍需持续。
存货数量上升,是否预示经济减速?也不尽然。增长不仅仅存在于原材料领域,从企业半成品以及成品数量来看,各项库存均出现了强劲增长,这与金融危机后企业不愿意保有库存呈现出鲜明对比。
库存出现上升,经济学里有不同的解释。一方面,库存周期出现明显上升,可能意味着销售已明显下滑,造成产品积压。但是从近来的零售数据来看,似乎这种现象还不存在。同时,目前的库存也只是重新回到一个历史均值而已。另外,通胀压力也表明,厂商的议价权还很大。所以,库存上升并不表明产品积压。换个角度看,库存上升可能表明中国生产厂商对未来经济的展望较为乐观,愿意增加库存来应对未来可能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通胀预期的高企也可能增加库存,因为通胀将推高各项产品的未来价格,提前生产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并在未来获得较为可观的收益。
从其他数据来看,中国的国内消费数据依然保持强劲,这体现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保持在较为健康的17%-18%的区间内,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在前4个月出现加速的迹象,这些都表明国内需求仍旧处于较为乐观的水平。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行风险。与工业产出相关的数据出现一定的减速,表明政府的一系列紧缩政策开始奏效。由于中国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通胀上升压力,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一定程度的减速,不应该影响货币政策的紧缩进程,中国人民银行仍有加息的空间,人民币仍有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出现快速升值。
本周,国内有关方面公布一些数据,包括官方采购者经理指数,我们认为,这一指数与4月相比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下滑。工业增长可能出现一定的减缓趋势。但目前出现的电荒表明中国经济的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因此我们并不认为PMI的短期下滑会影响中国经济的趋势,这也意味着中国官方仍需坚持货币紧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