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6月30日报道,“由于电价等成本持续上涨,资金周转困难,企业目前正处在亏损的边缘。”河南登封一家年产10万吨铝锭的电解铝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即使现在铝锭销售情况不错,公司也仅仅能够维持生存。
在紧缩政策和高通胀博弈的背景下,国内不少行业仍同时面临着高成本和资金短缺的双重压力,电解铝行业也不例外。记者在走访河南、山东的电解铝企业时发现,虽然各家企业的氧化铝、电价和碳素等原料成本涨幅不同,但他们的利润都或多或少地遭到了高成本的挤压,尤其是产能小、单体生产模式的电解铝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
单体铝企深受电价上涨之苦
电解铝企业是用电大户,电价的上涨对其生产经营的影响较大。近期,国家发改委再次宣布提高15个省市的工业用电价格,令电解铝企业叫苦不迭。
“近期,我们每一度电的价格提高了2分钱,而碳素的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500元/吨,氧化铝的价格还相对稳定。”据上述登封这家企业生产部门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司采购的氧化铝价格目前维持在2800元/吨附近,碳块价格为3950元/吨,电价从0.48元/千瓦时涨至0.5023元/千瓦时,生产一吨电解铝耗电量约13850千瓦时。按此粗略计算,该企业生产一吨电解铝,电力成本约5956元(较价格上涨前提高约277元),碳块成本约1975元,氧化铝成本约5404元,再加上氟化铝、冰晶等原料及2400—2500元的固定成本,总成本在16800—16900元。而该企业目前铝锭的出厂价格在17000元/吨附近,对比该企业给出的“17198元/吨电解铝成本=16800元/吨生产成本+398元/吨财务成本”不难发现,其销售所得利润还不够维持财务成本。这也印证了该企业负责人“电价上涨之后,企业正处于亏损边缘”的说法。
非单体铝企受冲击相对较小
但并不是所有电解铝企业都因为电价上涨而处于“生死边缘”的窘境。电价上调、紧缩政策等对那些上下游均有涉足的非单体电解铝企业固然也有冲击,但受到的影响要比单体电解铝企业小。像河南豫港龙泉、山东信发铝业、魏桥铝电等非单体电解铝企业,他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控制和稳定原料成本:一是与上游原料企业签订氧化铝等长期订单;二是通过股权置换等方式与上游原料企业巩固合作关系,保证原料供应;三是向上下游产业拓展,打造完整、稳定的铝产业链。
“现在其他项的成本相差都不大,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差别基本都体现在电力上。”据山东魏桥铝电销售部负责人介绍,他们用电主要靠自身发电,电价成本在4毛钱左右,即使煤等原料价格上涨,对企业的影响也不是很大。目前,河南省电解铝企业的电力成本在5毛钱左右,按照电价每上涨1分钱,生产一吨电解铝成本增加140元计算,该企业生产一吨电解铝成本要比河南的电解铝企业低1400元左右。
除拥有较低的电力成本优势外,魏桥铝电周边现在已经形成了围绕该企业的铝产业集群。他们通过签长期订单、让价销售等方式使上游氧化铝、下游铝深加工等企业获得稳定利润,并与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据介绍,该企业在采购原料的过程中,力争每一环节都拿到最低价格,这样即使让价销售,利润也是比较可观的。
应对之策:金融工具+产业链延伸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和山东的一些单体电解铝企业,即使因原料成本提高而处于亏损边缘,目前也基本上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目前来看,电解铝企业生产已不仅仅是一种市场行为,更是一种政府行为。”凯投咨询的专业人士解释说,首先这是企业自身持续运营的需要。其次,各地围绕电解铝企业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集群,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并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尤其是近半年来“附着”在电解铝企业周围的下游铝深加工企业不断涌现。再次,电解铝企业存在一个特有的变动成本且比较高,当亏损小于变动成本时,企业仍会维持生产。
鉴于高成本对国内电解铝企业尤其是单体电解铝企业利润的“蚕食”,上述人士提出电解铝企业当下需要尽快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能源短板问题;二是向下游铝深加工业延伸,实现多元化经营;三是进行资本运作,积极运用金融工具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