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各央行26年来首次净买入黄金 幕后:全球资金大博弈

导读: 欧洲央行和IMF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洲各央行的黄金储备增加2.5万盎司至0.8吨,为26年来首次净买入黄金。从大举抛售转买入,今年迄今为止已推动黄金价格上涨逾25%......
关键字: 欧洲 央行 黄金 资金

金本位疑复辟 欧洲各央行26年来首次净买入黄金

当美国狂印钞票,欧盟还在为是否保留希腊而争辩时,我们还能信任什么信用货币?

欧洲央行的举动或许给了全球投资者一些启示。欧洲央行和IMF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欧洲各央行的黄金储备增加2.5万盎司至0.8吨,为26年来首次净买入黄金。从大举抛售转买入,今年迄今为止已推动黄金价格上涨逾25%。

巴克莱资本贵金属销售总监乔纳森•施保尔直言,“我们正回归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将黄金看作货币的时代,与20世纪90年代我们观察到的情况相比,现在是彻底的逆转。”

基于此,市场上关于“全球将回归金本位制”的讨论再度风起。

回归金本位VS对欧债表姿态
    
  据了解,金本位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在1914年“一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但在“一战”爆发后,各国为筹集庞大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随之告终。

问题是,欧洲各国央行普遍持有大量黄金,稍有任何减持都会对金价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而为避免无节制地抛售将金价彻底打垮,1999年9月,欧央行曾联合欧洲14国央行签署 “央行售金协定”(CBGA),规定此后5年内,签约国每年只准抛售400吨黄金。然而伴随着金价一路攀升,欧洲国家售金的热情也逐渐减弱。2004年9月推出的CBGA2规定,尽管每年限售数量被提高至500吨,但2006年欧洲央行的售金量仅393吨,低于500吨的限额。

世界黄金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二季度,全球央行黄金买入量已略高于卖出量,净买入7.7吨,为首次净买入黄金。据悉,当时新兴市场国家央行为黄金的主要买方,欧洲国家央行则位于卖出者之列。

资深黄金研究员熊科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黄金暴涨的条件还不成立,而欧洲各央行净买入对市场短期影响也有限。近期美元开始快速反弹,这会使许多欧洲央行套现成风。作为避险,现在美元确实比黄金要强一点,故黄金震荡的可能性更大。长期来说,美元还是以弱势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净买入黄金可以被看作是对黄金的依赖加强,但这离真正的金本位还有不少距离。欧洲各央行真正的意图,可能是需要向市场证明,当主权债务风险加速上升时,其持有的黄金储备可以用来解决债务。所以表明姿态的意义更大一些。

广发期货黄金分析师冯亮表示,“纸币贬值已经是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欧洲国家央行开始买入黄金也是受形势所迫。”

金价明年涨至2200美元?

当央行都纷纷追捧黄金时,我们是否可以买入?目前看来,最有发言权之一的矿商至少是这么认为的。

据悉,全球第三大金矿商AngloGoldAshanti首席执行官卡蒂芬尼MarkCutifani9月18日预计,基于当前的市场形势、欧美债务问题,2011年金价将上涨至每盎司2200美元。

无独有偶,今年投资回报率为33%的Duet大宗商品基金经理TonyHall也认为,黄金、铂金、布伦特原油将领涨大宗商品,因投资者现在急于保护资产、防范供应短缺风险。到2011年年底前,黄金可能上涨21%至创纪录的2200美元/盎司。此外,如果投资者认为世界经济陷入困境或未来经济增长可能放缓,那么黄金是个不错的避险港湾;如果认为全球经济前景乐观,那么黄金也是对冲通胀风险的好工具。

巴克莱则预测,2011年四季度和2012年的全年黄金均价预期分别为1750美元和1900美元/盎司,白银均价预期分别为41美元和46.70美元/盎司。

资料显示,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GoldTrust上周五(9月16日)黄金持仓量大幅增持10.6吨,至1251.91吨,显示市场投资者仍然看好黄金。

市场方面,截至昨晚22时19分,黄金现货价格报1787美元/盎司,跌幅1.29%。

为“金”而战 黄金飙涨背后全球资金大博弈

或主动、或被动,以万亿计的全球各路资金,已经卷入了黄金飙涨背后的深度博弈战中。

当股市、债市、大宗商品尚在低位徘徊之际,国际黄金价格却攀上令人咋舌的历史新高。“从长期来看,美元的贬值毫无悬念,金银价格虽然一直都被刻意压制,但就像高压锅内的压力始终在上升一样,最后你将听见‘砰’的一声,锅盖飞上了天。”畅销书《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如是描述。

1000美元、2000美元、5000美元、10000美元?一盎司黄金究竟应该标价几何?金价狂飙是牛市中途还是末路狂奔?以万亿计的全球各路资金正在博弈中寻找最终的答案。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随着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接连爆发,全球信用货币体系遭遇严峻挑战。各国央行、对冲基金、投资银行、乃至个人投资者都开始意识到,黄金是资产配置中必要的组成部分,拥有足够的黄金,才能在危机降临时立于不败之地。

据史料记载,古埃及的壁画上常常画有法老将大量黄金赏赐给大臣的场面。其中,有一幅壁画旁边的文字这样写道:“把黄金悬在他们脖颈的前面后面,系在他们的脚上,因为他们在这些宏伟的宫殿中,注意倾听法老讲的每一句话。”

有历史学家指出,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都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掠夺并占有更多的黄金是古埃及、古罗马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强大动力。

数千年时间过去了,人类追逐黄金的梦想并没有发生改变。有人购买黄金以炫耀财富,有人投资黄金期盼一夜暴富;有人欲借助黄金令货币制度更加稳定,也有人利用黄金交易牟取暴利。

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纷争。现代社会,各国因争夺黄金资源而爆发实体战争的概率已微乎其微。然而,随着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接连爆发,全球信用货币体系遭遇严峻挑战,作为曾经的本位货币,黄金的“避风港”作用日益凸显,全球各路资金针对黄金的博弈也日趋激烈。

“最牛基金”与“最蠢央行”

最近10年坚定持有实物黄金、买入黄金ETF的人都赚了钱。那么,是谁在卖出呢?答案似有些离谱。没错,各国央行竟然成为最糟糕的“黄金交易员”。

最近十年,全球哪个基金最火爆?

“SPDR Gold Trust!”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几乎众口一词。

SPDR Gold Trust 成立于2004 年11 月,短短几年时间,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截至2011年9月,SPDR Gold Trust持有的现货黄金头寸已稳定在1200吨以上,约合4233万盎司、761亿美元。

1200吨现货黄金相当于多少财富呢?“称得上是富可敌国!”诺安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监宋青向记者介绍,在全球各大拥有黄金储备的组织中,1200吨可以排到第六位,超过中国央行(1054.1吨),仅次于意大利央行(2451.8吨)和法国央行(2435.4吨)。“全球越来越多的资金不断流向黄金ETF,这表明黄金的投资需求相当旺盛。”

事实上,国内的资金也已经开始流向SPDR Gold Trust。

今年1月,“诺安黄金基金”成立,募集资金超过32亿,成为最近三年以来首募规模最大的公募QDII基金。基金契约规定,诺安黄金QDII90%以上的资产必须被动投资于黄金ETF,当然也包括投资全球最大的黄金ETF———SPDR Gold Trust。

由于建仓及时,诺安黄金QDII恰好分享到了黄金飙升的盛宴。今年1月,国际金价在1350美元/盎司附近震荡,8月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金价狂飙突破1900美元/盎司,最大涨幅超过40%。截至9月13日,诺安黄金QDII累计净值涨幅接近3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股票型公募基金集体陷入调整。来自天相投顾的统计显示,截至9月9日,今年以前成立的391只开放式主动型偏股基金的单位净值平均下跌了12.1%,同期上证指数跌幅11.05%、沪深300指数跌幅12.0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继诺安之后,易方达、汇添富、嘉实基金陆续推出了自己的黄金QDII基金,主要募基资金均投资于以SPDR Gold Trust为首的海外黄金ETF。

事实上,SPDR Gold Trust在海外市场早已街知巷闻。著名的投资大师乔治•索罗斯、吉姆•罗杰斯、约翰•鲍尔森(John Paulson)都拥有SPDR Gold Trust的份额。

提起约翰•鲍尔森这个名字,很多人会立即把他和“对冲基金第一人”、“做空之神”等头衔联系在一起。2007年,对冲基金经理鲍尔森因做空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而声名鹊起。鲍尔森当年的个人收入方面高达37亿美元,力压索罗斯(29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美对冲基金第一人。

虽然发迹靠沽空,但很少有人料到,“做空之神”更大的辉煌却是靠做多黄金赢来的。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鲍尔森个人狂赚50亿美元,其中,约有10亿美元来自资产规模360亿美元的“鲍尔森对冲基金”。剩下的40亿美元,则是其豪赌黄金大涨的战利品。

自2010年起,鲍尔森以投资者投入自己名下基金的资金作为担保申请贷款,然后将这部分贷款买入黄金期货和黄金ETF。据业内人士介绍,鲍尔森拿出投资者投入他基金中的1美元,用这1美元作为担保获得0.20美元的贷款,然后用这借来的0.20美元买进1美元的黄金期货或黄金ETF头寸。

2010年,国际黄金价格全年涨幅约30%,鲍尔森的黄金投资组合获利达到了惊人的45%。进入2011年,鲍尔森基金公司的股票投资组合遭遇滑铁卢,但在其个人的投资组合中,黄金依然占据最大头寸。截至6月末,鲍尔森继续持有三千一百五十万份SPDR Gold Trust的头寸。

从结果来看,最近10年坚定买入黄金ETF的人都赚了钱。那么,是谁在卖出呢?

答案似有些离谱。没错,各国央行竟然成为最糟糕的“黄金交易员”。

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89年到2008年,全球各国央行以每盎司约398美元的均价净抛售了1.9亿盎司黄金。但后来这些央行又以近三倍的价格净购回了2800万盎司黄金。

值得关注的是,黄金大卖家主要是欧洲国家,英国更是因为仅以每盎司275美元的价格卖出一半多黄金储备而成为最大笑柄(金价目前超过每盎司1850美元)。近年来的大买家一直是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国家。

一买一卖之间,各路资金围绕黄金展开的博弈已跃然纸上。

(责任编辑:0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