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第五届中国专利周安徽地区活动在铜启动,国家专利局和省科技厅有关领导为铜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专利产业化(铜陵铜深加工)试点基地”揭牌。根据《国家铜深加工专利产业化(铜陵)试点基地实施方案》,未来几年,铜陵高新区将围绕铜陵市铜产业总体规划,以铜板带、铜箔、铜管棒材、铜杆及下游产品,以及特种铜材为转化专利技术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三个体系”,努力把基地建成技术创新体系完整、专利产业化项目集群成效显著的国内一流铜深加工示范区。
据介绍,近年来,铜陵高新区高度重视专利产业化工作,去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06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47%;园区研发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3%;区内企业共申请专利528件、占全市46%,专利授权数317件、占全市4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8件。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复函同意以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铜加工产业园和一批骨干铜深加工企业为基础,在铜陵市设立“国家铜深加工专利产业化(铜陵)试点基地”,建立“国家专利产业化(铜陵铜深加工)试点基地”。这是我省首个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也是国内铜深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专利产业化基地,试点期限为三年。
为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工作,铜陵高新区将立足体系建设,首先,建立和完善专利创造体系。加强基地企业自主创新,争取基地80%以上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新增5家以上省级研发机构;加强基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注重消化、吸收、集成和创新,形成自主专利技术,支持高端人才、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专利技术作价入股等形式进入企业,增强基地企业的研发能力;培育铜文化创意产业,增强铜工艺品工业设计能力和水平,加速铜文化与铜经济深入融合。
其次,建立和完善专利产业化体系。重点扶持和组织实施一批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探索出一种适合于铜深加工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打造基地内专利技术项目产业化集中区,吸纳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铜深加工企业入园,逐步形成产业集群;着力培育铜加工项目源,培育一批铜深加工项目和创新型企业;建设专利产业化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全国铜深加工行业的专利技术交流机制和铜深加工专利展示交易中心。
此外,建立和完善专利服务体系。开展行业、企业、产品专利战略研究,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建设铜深加工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专利信息检索、咨询、评估、战略研究等多项服务,搭建网络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专利技术网上交易;健全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切实做好专利代理、专利诉讼、专利转化等一条龙服务;加强宣传培训服务,着力提高基地企业的专利意识和法制观念,将专利知识和相关法律作为基地内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干部培训的课程,形成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