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型升级要看环保,幸福广东也要看环保”。不久前,省委书记汪洋在省环境保护厅调研时对全省环保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十一五”以来,广东省以环保优化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本月底,省委、省政府即将召开全省环保工作会议,并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面对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和广大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热切期盼,广东如何进一步打造环境新优势,为科学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保障?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打造环境新优势”,敬请垂注。
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等部门将崖门电镀基地作为“粤港澳合作电镀产业升级示范区”。今年9月,历经两年建设、总投入超10亿元的崖门电镀基地正式投入运营。与此同时,作为江门市政协2010年度“一号议案”的市区白沙电镀城企业搬迁工作也将在年内完成。
“环保赶走的是污染,而不是企业。”这是广东省通过建立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据省环保厅介绍,目前广东省已审批18个重污染行业统一定点基地环评报告,为重污染行业整治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近日召开的全省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在确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和符合环境容量要求的情况下,广东将继续出台政策,对重大项目所需总量指标给予一定支持,对现代产业体系项目给予一定倾斜;对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和产业政策要求、未取得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达不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项目,则继续从严从紧,一律不予批准。
规划环评
让产业布局与环境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通过集中治污、集中供热,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以银湖纸业基地为例,据测算,循环经济链条的建立,不但可为企业节省成本20%,每年还可利用废纸380万吨,节约木材约1600万立方米,回用浆渣约110万吨。”在崖门电镀基地投入运营当日,当地政府干部深有感触地表示,建设项目的规划环评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江门是珠三角传统的制造业城市,目前产业结构以五金机电、造纸、纺织服装、皮革制品、化工等五大行业为主。由于产业配套需要,污染较大的电镀、造纸、印染、鞣革成为当地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解决这对矛盾,近年来江门市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先后建成了广东(新会)银湖纸业基地、台山市广海大沙皮革工业区、新会崖门电镀基地。
“规划不环保,环保好不了。规划环评的核心,就是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制定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和城市规划,形成经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的格局,更好地从源头和结构上控制污染。”省环保厅环评处处长刘玮说。
目前,广东省通过推动重点行业规划环评,带动了各类专项规划环评工作开展,先后完成了《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年)》、《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和振兴规划》以及惠州港、江门港等多项规划环评审查工作。
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高压电网规划环评,以及东部汽车产业基地等8个区域开发规划环评;佛山市完成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区西区等规划环评;江门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环评以及公路网、电网规划环评;韶关市完成了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环评。此外,在2007年经国家审核公告的广东省92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中,已有68家通过了规划环评审查,其他的也在开展环评编制工作。
今年7月,环境保护部还印发了《关于促进北部湾经济区沿海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产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从环保角度,分别对两大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省环保厅和湛江、潮州等相关市环保局积极参与两项战略环评研究工作,从宏观层面更高层次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绿色通道”
省重点项目环保审批时间缩至6日
今年以来,航空产业基地、广东南车轨道交通车辆修造基地、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项目、LED项目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顺利通过环评上马。
这些重大项目得以科学推进,得益于省环保部门对重点建设项目及保民生、扩内需、保增长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审批。省环保厅透露,去年和今年省环保厅办理省重点项目的审批时间分别缩短到5.5和6个工作日。去年以来,广东省湛江、茂名、惠州、揭阳4大石化项目,东西两翼多个电厂项目等一批省重点项目,顺利通过了环保部环评审批,通过“大项目促大转型”,有力促进了广东省产业结构升级。此外,还完成36个产业转移园的环评审查,积极推进“双转移”工作。
以4大石化项目为例,这些项目列入全省规划。省环保部门通过开展《广东省石化产业发展和振兴规划》的规划环评,通过政策指导、合理布局、控制规模、有序发展,把污染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力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当然,加快审批主要从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着手,如提前介入、部门联动、跟踪服务等;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一步也不能省,必须守住程序的底线和法律的底线。”刘玮说。
严控污染
每年否决5%以上审批项目
“幸亏当初及时叫停大岭山蓄电池项目,否则今天广东们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中将陷入被动的局面。”东莞市环保局局长袁绍东庆幸地说。
去年11月17日,大岭山镇化工工业园区一个总投资5.5亿、产业链总价值可望达100亿元的项目,因可能存在铅酸蓄电池污染等环保问题,被该市“喊停”。
在优化服务的同时,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把关,把一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不符合有关规划和产业政策,不符合清洁生产要求,达不到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目标的建设项目,挡在了门外。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广东省各级环保部门共审批项目环评338217份,每年否决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均占审批项目总数的5%以上。
今后,以环评之手的调控力度仍会加大。省环境保护厅厅长李清在全省环评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坚决把好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环评审批关,不留环境隐患。”
一系列严控并规范污染项目布局的新政将陆续出台禁止在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重要河流水源保护敏感区建设化学制浆、印染、鞣革、重化工、电镀、有色、冶炼等项目。对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项目坚决不批。近期,省环保厅拟印发关于严格限制东江流域重污染项目建设的通知,对流域内水污染物排放量大、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项目进行限批。
禁止珠三角地区规划建设除热电冷联供外的燃煤燃油机组、炼化项目、炼钢炼铁、水泥熟料等项目。禁止在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建设增加重金属污染排放的项目。铅蓄电池加工制造企业(含铅板制造、生产、组装)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要报省环保厅审批。自2012年开始,珠三角地区电镀行业将执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
严格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等重点行业项目环评审批。根据环境保护部要求,各级环保部门暂停受理在工业园区外的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的环评文件,并要求现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化工园区集中。
省环保厅透露,近期还将协调省住建厅完善施工期工程监理制度,推进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试点,探索建立全过程跟踪管理模式。对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的,决不允许试生产,实现监管的关口前移;对逾期不办或拒不办理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建设项目,责令停产并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