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2011年进口初级产品金额达6043.8亿美元,增长39.3%。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来看,中国需求并未褪色,并有望支撑大宗商品走势。
据中国证券报1月11日消息,海关总署1月10日公布2011年度进出口数据,中国全年进口初级产品金额达6043.8亿美元,增长39.3%。业内人士分析,在世界经济并不景气的2011年,中国需求并未褪色,并有望成为支撑大宗商品市场的关键一环。
原油难回低价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从近几年中国的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数据来看,基本上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25378万吨,较2010年增加6.0%,成品油增加4060万吨,较2010年增加10.1%。
上海中期分析师李宙雷认为,由于国内原油和成品油不能有效满足需求的增长,导致国内原油进口依赖度不断走高。正是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原油的旺盛需求,才使得原油价格维持高位。
李宙雷根据美国能源署的月度报告分析说,201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部分来自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美欧等成熟经济体的原油需求增长几乎陷入停滞。他认为,在中国旺盛需求的引导下,未来原油价格下行空间将有限,低油价时代已经过去了。
有色金属进口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铜铝等商品的进口降幅较小,钢之源首席分析师罗超则认为,投机需求对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中国的进口并不完全由供需因素推动,比如类似“融资铜”等形式的商品进口量却出现了上升。这是因为,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同时国内通胀压力居高不下,从而使得进口商品具备了某些保值功能。
以铜为例,2011年前9个月铜进口一直低迷,从10月起才呈现大幅回升态势,对此,富宝资讯分析师张珪认为有三个原因:其一,在经历了9月末铜价大跌之后,国内铜价显得相对抗跌,致使进口套利窗口频现,带动进口量回升;其二,国内外价差收窄,再加上国内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铜的“融资”需求提升,“融资铜”业务回暖;其三,铜价大跌过后,国内逢低买盘入场。2012年如果宏观资金面能得到缓解,则中国铜需求仍有望平稳增长。
对铝而言,2011年氧化铝进口量仅为188万吨,同比大降56.4%;未锻造铝及铝材、废铝进口量分别为910487吨、269万吨,同比下降4.7%、5.9%。富宝资讯分析师徐萍认为,2011年国内由于房地产以及汽车销售低迷,铝需求比往年清淡很多,这一低迷的行情至少延续到2012年上半年。她认为,来自中国的需求仅能支撑铝价抗跌,却难以对其形成足够的提振。
天胶价格支撑较弱
在进出口数据中,天胶同样为大家所关注。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胡慧表示,2011年12月进口环比减少13%,同比增长16%;环比数据的减少属于比较正常的季节性回落,但下降10个百分点幅度较大,彰显国内天胶需求放缓的特征。2011年全年中国累计进口天然橡胶210万吨,同比增长12.9%。根据亚洲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的最新估计,2011年中国天然橡胶的结转库存大约为36.56万吨,较2010年增长16%。显然,在2011年中国天胶产量仅增长6%的情况下,进口量中更多的比例是转化为库存而不是被消费,这表明我国天然橡胶需求减缓。但如果放眼未来一个季度到半年来看,天然橡胶的基本面会逐渐转好。
但兴业期货高级分析师施海认为,中国天胶进口始终是国际胶市的主要买入力量,未来由于轮胎及汽车消费平稳,天胶进口量虽维持增长趋势,但增幅可能缩小,对国际胶价的推涨作用也会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