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能源汽车遭遇瓶颈 低速电动车难获认可

导读: 绿色、清洁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备受各界推崇,但因政策……
关键字: 新能源 电动车

绿色、清洁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备受各界推崇,但因政策、技术等诸多原因,新能源汽车始终是好看的“花瓶”,无法登上汽车产业大舞台扮演“花旦”唱主角。山东新能源汽车发展遭遇了怎样的瓶颈,今后该怎样发展?

唐骏欧铃是淄博一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公司董事长薛兴震介绍说,去年1-10月份,唐骏欧铃销售电动汽车1928辆,其中出口销往欧美发达国家1778辆,占总销量的92%。虽然在国外市场收到欢迎,但因为没有列入国家公告,在国内不能挂牌上路,严重制约了这家企业在国内的发展,前10个月,国内市场仅销售了150辆。

与唐骏欧铃相反,以生产高速电动汽车为主的的聊城中通客车则因为被列入国家汽车生产公告,得到国家和省的政策扶持,获得快速发展。目前,中通新能源客车已经有12个混合动力客车和3个纯电动客车登录了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和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补贴目录,能够扩展的产品达30多个。

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快速推广,山东规定,在没有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地市,省财政厅对省内推广的新能源客车按照国家补贴标准给予财政补贴,并要求地市财政给予适当的补贴。这一措施的推出,为山东省新能源客车示范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据王钦普介绍,根据现有的财政补贴政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补贴到30万到36万,占总车价的三分之一,纯电动汽车能补贴到50万每辆车,高于总车价的三分之一。得益于国家鼓励城市公交车使用低排放、无污染的新能源客车,中通客车的城市公交车系列得以快速发展,然而普通的新能源轿车却没有这么幸运,虽然有国家补贴支持,但在广大消费者面前仍没有得到多少的青睐,迟迟不能进入寻常百姓家。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仅限于高速电动车

与高速电动车不同,低速电动车发展受限的原因业内人士归咎于国家政策。山东新能源汽车生产结构中,时速最高为70公里的低速电动车占比近90%,而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仅限于高速电动车,占产量绝大多数的低速电动车并没有享受到同等待遇。对此,唐骏欧铃董事长薛兴震并没有抱怨。

“我们这个不用国家补贴,我们不用补贴我们也可以把它做起来,价格绝对有竞争力。”

薛兴震告诉记者,即使是在国家补贴后,高速电动汽车的价格仍然不低于同型号的普通汽车,相对于价格高昂的高速电动汽车,低速电动车因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低速车成本比较低,价格比较低廉,解决了这个排放问题,使用费用很低,但是政策还不是很明朗、不是很支持。”

山东在2010年就以176万辆庞大的汽车产量,成为全国汽车第一大省,其中55%是油耗高、排放大的载货车。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背景下,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规模仍然很小,去年前10个月,全省累计产销新能源汽车6.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对外出口也增长了77%。主要车型有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低速电动车等十多个品种,已形成门类齐全、品种丰富、零部件配套体系较健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了山东特色。然而新能源汽车还仅仅是全省汽车总产量的一个零头。

省经信委副主任杨少军:“目前,全省列入国家公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仅两家,产品产量占全省汽车产量的比重不到1%。低速电动车在准入方面还存在政策障碍,我们的生产能力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技术仍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因素

虽然政策原因被一次次地提起,但山东大学控制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崔纳新一针见血地指出,政策原因只是表象,深层次原因还在并不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本身。

崔纳新介绍说,山东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多数是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低速电动车,还没有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产品,产品层次较低,质量不稳定,部分企业只是简单的手工组装,缺少懂技术、会管理、能开发、会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也缺少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检测设施和制度,这为低速电动车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和社会的广泛认可造成了困难。

“它不能挂牌,说明它的性能指标啊有些方面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反过来对企业也有性能技术提升的这种压力。”

除此之外,电池价格太贵、汽车安全性有待时间检验、城市充电等配套环境和设施不足等都限制了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

清洁的新能源汽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叫好声,但却并不叫座。新能源汽车何时能真正从“花瓶”变成“花旦”?

山东大学控制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崔纳新指出,政策扶持等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外力。新能源汽车获得质的飞跃,关键还是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生产出质量过硬的产品,赢得消费者信任。她认为,目前,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研发和产业化的初始阶段,许多技术难关和市场环节问题期待突破。政府应在构建新能源汽车发展整体保障系统、培育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加快产业联盟建设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毫无疑问,汽车产业的未来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目前电动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力点依然是技术创新和积累,这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扶持这一正在萌芽的幼苗,只有这样,电动汽车才能更好更快地从“花瓶”变为“花旦”。

(责任编辑:0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