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点亮矿业经济

导读: 安徽点亮矿业经济
关键字: 安徽 矿业经济

  地处安徽省中部的庐江县,矿产资源富集,素有“地下聚宝盆”之称,铅、锌矿储量居安徽省首位。近年来,庐江县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为战略,大力实施“两新”(新型矿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战略,马钢集团、中远肥业、大江水泥等一大批企业相继落户,龙桥铁矿、泥河铁矿、罗河铁矿、沙溪铜矿等重点矿山相继开发,矿业经济异军突起,矿产优势正快速转化为当地的经济优势。

  庐江泥河铁矿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五个重点勘查区之一,这个矿从预查、普查、详查到勘探同步设计,一次提交勘探报告,不到3年完成勘查评价任务。泥河铁矿实行矿山建设设计同步进行,走“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路子,其速度在世界矿产发现和开采史上罕见。泥河模式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庐江人,当地政府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总结找矿泥河模式,创新地质勘查机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整合关闭、兼并重组、规模经营”的矿山开发思路,近年来,庐江县积极开展矿业开发秩序治理整顿,加大小矿山采选企业整合和重组力度,整顿整合并举,实现了矿山规模经营。

  强力“治乱”。该县认真开展矿业权秩序整顿,依法解决小矿山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全县矿山总数从2010年的101家减少到目前的37家。

  大力“治散”。该县通过整体收购、联合经营、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对矿产资源及其生产要素进行重组和改造,对矾山周洼铜矿矿区、东顾山石灰石矿区、龙桥铁矿开采点、白湖陶冲小石料场等区块资源进行整合。

  全力“治本”。该县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明确规定,招商引资一律不允许引进小石料、小矿山开采项目。对全县20家高岭土、地开石、明矾石等矿种,按照“同一矿体设立一座矿山”的要求,及时整改,对达不到产能要求的矿山一律予以关闭。

  同时,该县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矿山生产水平。在加强矿山“三率”考核的同时,该县通过税收奖励、财政资金扶持等办法,鼓励龙桥铁矿、中远肥业、大江水泥等骨干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龙桥铁矿深入研究选矿工艺流程并进行系统改造,选用节能采矿工艺,降低采矿损失率和矿石贫化率,尾矿中铜、硫的回收率分别提高到69.09%和77.50%;中远肥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改造,实现了“矿—硫—肥”生产一体化,提高了矿业资源循环利用率。庐江县还大力提倡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发展矿业循环经济。龙桥铁矿、钟山铁矿相继开展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研发工作,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庐江县将建设生态环保矿山放在管理首位。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的执行力度,不按规定缴纳保证金,矿山年检一票否决,确保缴纳率达100%。2010年,该县完成生态恢复9处37.28万平方米,复绿6.54万平方米;争取省财政资金90万元,对冶父山—石山8万平方米石料矿山开采区地表进行恢复治理。目前,全县矿山开采和矿石加工全部达到“环保化开采、清洁化加工、无尘化运输”,矿山废弃地经过整理,达到可利用状态,走出了一条矿山绿色环保之路。

(责任编辑:0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