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的公开市场操作结束后,央行借助正回购实现了700亿元的资金回笼,而央票则依旧延续暂停态势。从正回购数量的递增来看,公开市场到期量的变化已成为央行操作的首要决定因素,货币政策操作暂时陷入了“真空期”。
央行公告称,昨日的28天正回购规模700亿元,利率持平于2.8%,央票则连续13周缺席公开市场。与前几期相比,昨日的正回购规模明显走高,仅次于去年8月9日时的830亿元。
对此,宏源证券固定收益高级研究员何一峰认为,正回购数量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央行政策动向的转变。除了操作利率未发生变化外,本周的公开市场到期量本来就比较大,是今年以来首次超越千亿规模,央行适当增量也是着眼于滚动平滑的目的。
Wind统计显示,本周到期央票及正回购合计1090亿元,并主要集中在27日与30日两日。对此,大行交易员告诉记者,与央票在次日缴款不同,正回购需要在当日收市前完成缴款。但由于当前整体流动性偏于宽裕,昨日的700亿元对冲并未对资金面造成影响。他预计,3月底可能会成为近几年少见的“宽裕季末”。
东北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许彦表示,今年以来央票一期未发,而现券市场流动性却日渐宽裕,并导致相关品种收益率逐步下行。以1年期央票为例,其二级市场最优报价约在3.38%至3.35%左右,与最近一次一级市场发行利率3.4875%之间的利差,已扩大至10个基点。许彦认为,1年期央票近期或难重启。
北京某基金公司不愿具名人士表示,当前困扰市场的问题还包括信贷增量的持续低迷。他指出,如果要重启央票,或许要先调低发行利率,甚至可以考虑在4月份降息一次。只有降息,才能真正减轻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并刺激信贷需求。该人士认为,仅仅通过存贷比调整或增加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发行等,难以从根源上提振企业活力,毕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并不高。
反映资金价格高低的质押式回购利率,昨日呈现“短期跌、中长期涨”的格局。覆盖月末的7天利率基本持平,14天利率则微跌4个基点,仅有1个月资金出现25个基点的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