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中铝山东企业第二氧化铝厂生产一区会议室内格外热闹,本来正常的运营转型速赢项目会上,项目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对该区党支部书记谭学深发起“围攻”。“书记,说你胆子小,还不服气!我们当班分砂量都到了567吨,咱的指标上限估计得修改了。”谭书记毫不示弱,指着墙上的分砂量指标看板:“不就这两天分砂量指标突破上限值,有本事你们保持住这一水平……”
支部书记缘何成“众矢之的”?这事还得从月初说起。
3月初,该生产一区为了更快推进速赢项目进度,特制作了运营转型指标追踪量化看板,以进行直观的折线图表分析。当分砂量指标看板刚刚挂到墙上,小组成员就对分砂产量折线区间值为1000吨~1500吨/天的设计提出异议。但书记解释这是根据车间分砂量历史数据得出的,最好水平是1430吨/天,设立1500吨/天做为上限没有问题。“书记,你也太胆小了,我们肯定能超过这个数据。”“就怕你们做不到。”书记也用起了激将法。“有信心就有动力,有目标就有希望。”这时该区主任刘志云也趁势给大伙儿鼓劲。
紧接着,四个一线班长决定“联合作战”。他们对影响分砂量的各项指标用树图的形式进行分析,找出关键要因,并一一提出解决方案。区域工程师董鹏、技术员豆美玲,利用专业的minitab等工具对各种历史数据进行研究,找到分砂率和旋流器进料稀释固含的变化关系,并对旋流器各种参数进行调整,最终得出控制旋流器进料固含、旋流器进料粒度的最佳值,由四个班组严格执行。分砂产量牵动着岗位员工们,沉降槽岗位的“女将”,为控制分砂水份,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探槽子体积;分砂岗位为了抢时间更换破布,经常把饭菜热了又热;隔膜泵操作人员为确保真空度,站在现场严密观察各类参数……结果是该区多次出现日分砂量破顶的“意外”,引来员工对参数设置的热议。
如今,生产一区“分砂战役”仍在继续,指标看板上的分砂产量稳定在1450吨/天以上,最好水平日产量已达1603吨,但就在破与立的激辩中,员工们的胆子在渐渐变大,并确确实实为该厂降本增效工作赋予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