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势汹汹的电解铝企业涌现西部,让业内人士不免担忧,大规模投资引发的企业西进,会不会加剧电解铝行业的产能过剩?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当前,电解铝产能向西部转移缺乏规划和管理,中东部地区的产能退出机制又不健全,缺乏监督,产能过剩的势头难以遏制。去年国内电解铝产量已达到1806万吨,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电解铝新增产能将达419万吨左右,是淘汰产能的15倍之多。
与产能过剩相对应的是电解铝的高污染诟病。有人曾说,电解铝不存在高污染。恰恰相反,黄福龙认为电解铝的高污染不可回避,尤其是电子辐射。对此他曾有过亲身体验,在一个看不见烟尘,看不见污水的电解铝厂,他却能明显感受到自己包里的钥匙往上浮。他解释说,这是电流通过电解槽产生的电子辐射,而这种电子辐射往往被人所忽视。
在电解铝产能过剩、污染不可避免的大背景下,企业去西部设厂同样存在各种风险。对此,郎大展分析道:“西部省份尤其是新疆人工成本要比内地高。内地人去的话,工资肯定要给得高,才能干;另外,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招工比较困难。”
由于电解铝生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如果从东部地区聘请将涉及到这些人员愿意不愿意过去的问题。所以,人员召集和管理将使这些企业后期面临比较大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当地的电价优势能不能发挥出来。很多企业就是冲着资源优势过去的,它配套的电厂、周边的配套设施能不能建立起来,同时能不能发挥出来,这也是它能不能真正取得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
黄福龙认为,虽然西部地区具有成本优势,但目前电解铝企业西移的劣势同样明显,远离原材料产区和产品销区带来的运输成本上升就是最大问题。由于生产一吨电解铝需要两吨氧化铝,而新疆又没有氧化铝,就需要从最近的山西运过去,但山西只有一个氧化铝企业,远远满足不了新疆在建企业的原材料需求。
黄曾算过一笔账:未来新疆的计划产能将超过1000万吨,相应的就要有2000万吨的氧化铝配套,假设国内其他地区没有变化,所有氧化铝需要从山西运输,就需要2000万吨的产能配套,而目前山西的产能是960到1000万吨,也就是说山西氧化铝的产能还必须提升一倍,才能达到新疆电解铝企业的需求。如果未来山西产能没有相应变化,后期从国外进口,那么新疆企业的成本势必将上升。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得不面对交通运输问题。目前,从新疆至内地只有一条铁路线,而在电解铝企业建设生产初期,产量不大的情况下,运输尚能保障,而后期全部量产,将有大批产品需要运输。一旦遇到棉花(20710,-85.00,-0.41%)运输高峰,将会出现“铝棉”互抢车皮的现象。这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季节性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新疆地区,进入第四季度室外就封冻了,除了厂内设备可以继续运行外,厂外是无法动工。这必须等到化冻以后,才可以重新开工。而当地季节性变化带来的恶劣天气,也可能削弱运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