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的持续走弱,也影响到了国内不少铜贸商的铜融资业务。期货日报记者昨日从一位消息人士处得知,为控制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已在大宗商品融资上采取了更为谨慎和严格的审核手段。有一家商业银行已向各地分行发出通知,要求对所有的转口贸易或保税区内贸易(指买卖双方在保税区内交货,但货物未发生实际转移,也不办理出入境通关)不得办理远期信用证或其他适用信托收据期限管理的融资。
据了解,铜贸企业通过银行开具的延期付款美元信用证购入进口铜后,可以注册成保税库仓单进行融资,也可以销往国内市场。“国内一些铜贸商与海外供应商签订的是长期合约,无论市场行情如何,都必须进口固定数量的铜。市况不好时,真正销往国内市场的铜并不多,绝大部分的铜都留在保税区仓库内库用于融资。”广永期货总裁助理郑声镇向期货日报记者说。
“下游消费不好,我们采取的是低库存策略,而他们是在‘玩’资本。”一家小型铜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铜贸商通过进口铜进行的信用证融资成本只有7%,而同期企业从银行贷款则需约15%的融资成本,一些有实力的铜贸商为获取这部分息差,就通过开信用证融资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将国际市场中的铜搬到了中国。
“近期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不是很好,5月份以来铜价跌了近3000元。若抵押物的价格再出现大幅下跌,这部分损失将是银行无法承受的。”金瑞期货研究所高级分析师符彬说。
“4月份,一些钢贸商资金链断裂后就跑路了。我们内部就曾下发过文件,要求我们在钢材仓单质押业务上要谨慎,加强审核力度。”一位深圳发展银行的对公业务经理说。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铜行业也有铜贸商“跑路”的现象发生。
“国内的铜贸商普遍存在风险控制意识不足的问题。”符彬说,许多铜贸商对期货市场并不了解,在做铜融资的时候从来都未考虑过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而风险控制则是银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银行叫停企业转口贸易或保税区内贸易的信用证融资后,铜贸商要想获得信用证融资,就只能将铜销往国内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而这将大大降低这些铜贸商的铜融资积极性。“据我们测算,只有沪铜和伦铜比值在7.20以上,进行铜融资才不会出现亏损,而目前沪铜和伦铜的比值约7.16,在这个点位上做铜融资可能会出现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