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8398.4亿美元,同比增长8%。6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286.9亿美元,同比增长9%。
6月份中国顺差达到317亿美元,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展开以来的最高值,为三年半以来最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9543.8亿美元,增长9.2%;进口8854.6亿美元,增长6.7%;贸易顺差689.2亿美元,扩大56.4%。
6月份当月,出口1802.1亿美元,增长11.3%;进口1484.8亿美元,增长6.3%;贸易顺差317.3亿美元,扩大42.9%。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进出口仅增长8%,未达到10%的外贸年预期增长目标。
全年10%增长目标有望实现
“如果世界经济形势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不再继续恶化,今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可望实现10%预期增长目标。”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国外贸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外贸易面临更复杂和严峻局面,但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惠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稳增长和促进对外贸易扩大进口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会逐渐释放。
海关总署昨天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其中出口依旧保持两位数增长,达到11.3%,进口回落明显,只有6.3%的增幅。郑跃声认为,我国经济的自主减速回落,内需减缓,对进口形成了抑制。此外,进口的大宗商品价格增幅明显回落也是导致进口回落的重要原因。如原油月度进口的价格涨幅从去年8月份的49.6%,逐月回落到今年6月份的0.8%。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已被美国取代。从单个月份来看,我国对德国的出口已连续4个月下降,对法国的出口连续3个月下降,对意大利的出口更是从去年9月份起连续10个月下降。由于美国经济回暖势头还不稳固,尽管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但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也没有回到以往应有的水平。
此前我国确定今年进出口增长目标是10%,上半年8%的增幅比预定目标少了2个百分点。郑跃声表示,尽管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我相信有关部门对我们一些短期订单甚至于一些中期订单可能有一些把握,所以10%有希望实现。”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我们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外贸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压力不容乐观,仍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他认为,像欧洲这样的大出口市场如果形势稳定则有利于我们完成10%的目标。“如果它不稳定或恶化那会增加我们的困难,美国市场和日本市场也是如此。”
张建平还认为,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国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一般贸易技术含量附加值能不能有效地拓展新兴市场等因素也都会影响今年能否完成10%的目标。
外需是影响外贸走势最大变量
郑跃声表示,今年出口企业感觉到出口压力很大,我国出口目前面临下行压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受国际金融危机,特别是欧债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外需市场萎缩,加上国内生产成本上升,确实给企业的出口带来了很大压力。”郑跃声称,今年上半年东部沿海省份的出口保持增长,但是出口企业感觉到出口的压力很大。今年上半年,东南沿海、东部沿海几个省份的出口也保持着比较低的增长速度。“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出口目前面临下行的压力,我们跟企业的感受是完全一样的。”
“影响中国进出口未来走势的最大变量还是外需。总体而言,外部环境仍不乐观。”分析人士称,从技术角度讲,去年7、8、9三个月的月度出口都在1700亿美元这样一个较高水平上下浮动,所以未来几个月的月度出口增速仍可能出现起伏,第三季度仍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根据海关近日从全国出口企业中抽取的1856家样本企业问卷调查,6月份,中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36.2,其中新增出口订单指数为40.1,出口信心指数为41,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为14.9,均位于荣枯线以下,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贸出口形势呈现“收缩和枯萎”特征,仍不乐观。
贸易顺差扩大改变人民币预期
整个上半年,中国顺差689亿美元,而6月份就占了将近一半,当月贸易顺差规模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分析人士称,6月份外贸顺差猛增至3年半来最高,可能导致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有所增加。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解释称,6月份及上半年贸易顺差较大幅度增长,根本原因在于外贸出口低位增长的同时,国内经济的自主回落、内需放缓,使进口增长明显慢于出口增长。再叠加去年上半年贸易基数偏低因素,使今年上半年顺差同比扩大。
在外围经济疲软、外需持续放缓背景下,去年以来,中国贸易顺差一度出现收窄趋势。今年1-2月份甚至出现贸易逆差。至今年3月份才开始实现53.5亿美元的小幅顺差。一季度累计实现顺差6.7亿美元。5月份贸易顺差开始大幅增长,当月达187亿美元。
郑跃声表示,从顺差占外贸总值比例来看,今年上半年689.2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规模不算太高。他称,从2009年到2011年,贸易顺差与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8.9%、6.2%和4.3%。今年上半年这一比值更是下降到3.7%。
有分析人士称,6月份贸易顺差远超预期,使人民币贬值的基本面因素不存在,因为决定一国汇率的直接因素是经常账户状况,而不是经济增长。
“中国进口放缓和贸易顺差扩大,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全球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的暴跌中获益。”美银美林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尽管因出口增长疲弱,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机会今年相当小,但较高的贸易顺差可能会为人民币提供支持。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称,“由于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将随之增加,我们因此认为人民币将很快回到升值轨道,并维持全年人民币将兑美元升值1.5%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