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对为期3年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评估。评估认为,通过2010年以来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的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先行作用凸显,引导作用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初步统计表明,中央财政投入拉动10倍的地方和社会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商业性地质工作,有望形成一批大型铁矿基地、千万吨级铜矿和铅锌矿基地、千吨级金矿基地、亿吨级铝土矿基地,将逐步改变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分布格局。
在此基础上,按照统筹陆域海域、统筹油气非油气、衔接中央和地方、兼顾当前和长远的原则,编制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后8年(2013年-2020年)总体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后三年及“十三五”地质调查主要工作任务和总体部署。
据了解,2010年-2012年,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总经费174.5亿元,其中,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45.3亿元,占总经费的26%;重要成矿区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98.8亿元,占总经费的56.6%;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资源调查与评价28.4亿元,占总经费的16.3%。3年来,专项年度经费保持逐年增长趋势,平均年增加6.8%。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介绍,在这3年的专项调查中,地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取得巨大成就。比如西南地区低品位铝土矿脱硅提铝工艺成功解决了高硫高硅低铝硅比的一水硬铝石资源的利用技术,同时使共伴生的镓钪等稀有稀散元素得到充分回收利用。除了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在深海大洋资源调查和科考方面,“海洋六号”船首航深海大洋,圆满完成了南海水合物调查和太平洋多金属结核,富钻结壳资源调查,为“蛟龙”号深潜器5000米级海试以及为7000米级海试选址进行了调查并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我国目前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的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和未来实际工作的需求,地质科技引领作用还亟待加强,在这期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的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了《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总体方案(2013-2020)》。记者了解到,“未来八年”总体方案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要开展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油气资源调查评价、非油气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调查科技支撑、信息化建设与资料服务等工作。围绕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管护水平,重点开展重要经济区等地区基础地质调查、海洋及海岸带基础地质调查、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调查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