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此前出台的关于民资投资境外“新36条细则”后,针对审批手续复杂等问题,我国近期将出台简化境外投资程序试点方案,其中包括地方企业中方投资额度3000万美元以下资源开发项目以及中方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下非资源开发境外投资项目可免交申请等。这是昨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解读民间资本境外投资政策时透露的信息。
除上述政策会在近期出台外,国家发改委还透露,目前该部门正在研究修订完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以为企业境外投资创造公平政策环境,该政策近期就将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看来,目前我国对企业境外投资审批手续越来越简化,整体已经处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状态,国家发改委此次出台政策更多是针对民营企业,是一种更为精准的扶持措施。
目前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不少地方政府力图通过增加投资方式来稳定经济增长,在这样背景下鼓励民间资本境外投资是否会减少国内投资总量?
对此,刘立峰解释表示,从长期战略调整来看,鼓励民间资本境外投资并不会影响国内投资量。“在目前国内投资环境下,由于门槛设置过高,民营企业很难进入金融、矿产等领域,因而很多流动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理的投资途径,但对一些国家而言,为保证自身安全,其并不愿意和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合作,却更多愿意接受民间资本,所以鼓励民间企业把视线转向国外,利于民间资本的发展,同时也能帮助我国调整投资结构。”刘立峰表示。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表示,我国有些民营企业的跨国投资不能跟当地法律制度以及社区环境相融合,有企业在投资过程中跟当地种族和社区不相容,更有企业存在投资短视行为,所以企业自身还需要加强素养来逐渐适应海外投资环境。
据了解,去年国家发改委已将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下的资源开发类、1亿美元以下的非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权限下放至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近几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量不断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823亿美元,其中,当年共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651亿美元,这一数据居发展中国家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