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7月份的经济数据不甚理想,CPI与PPI双双下跌,创2010年来的新低。同时,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新增贷款环比大幅下降。疲软的经济数据倒逼降准甚至降息等刺激政策的预期,可周末的平静把幻想拉回现实,铜价周一应声下跌,虽然周三在欧美数据带动下有所反弹,但仍不改振荡寻底走势。
欧美短暂平静,中国数据低迷
近期欧美缺乏重磅数据和消息,美国经济复苏出现反复和欧债危机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已成为市场的共识。欧洲经济深陷泥潭,整体出现萎缩,虽然周二公布的欧美数据略微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提振工业品市场,但9月份才是欧债危机以及美国是否推出QE3等重大风险事件的时间窗口。
国内7月份经济数据无一亮点。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与前6个月持平,达到20.4%,但是工业投资增速有所减缓,尤其是房地产的投资增速为15.4%,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相比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位于10%以下。诸多的宏观数据都在说明,市场需求减弱,经济活动放缓,且无明显的企稳迹象。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也是有力的佐证。7月份进、出口分别增长4.7%和1%,增速均大幅回落。疲软的外贸数据一方面反映了全球需求低迷,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内需求同样乏力。央行公布的新增信贷数据更是雪上加霜,7月份新增信贷额只有5401亿元,不但低于市场预期,而且较6月份减少3797亿元。如此形势下,央行动作却非常谨慎,并没有推出市场预期的降准措施,只是在周二实行500亿元7天逆回购来维持流动性。
进口量增加,产量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7月未我国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环比增加5.9%,至36.65万吨;今年累计进口286.85万吨,同比增长43%;7月份废铜进口量为43万吨,环比增长16%。业内人士估计,保税区铜库存已经超过50万吨。渣打银行数据显示,8月初保税区铜库存已经接近60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份全国精铜产量为48.3万吨,相比6月份51.8万吨的纪录高点有所下降。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国内产量的减少折射出了铜行业的尴尬处境:一方面,进口量增加并没有反映真实的工业需求,可能是融资铜风潮再起,因为保税区的铜库存相应增加,近日德意志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铜隐性库存达到90万吨;另一方面,国内铜产量减少则反映需求的疲弱,减产是铜企的无奈之举,而减产又对铜价提供支撑。正是这种状况使得近期的铜价失去方向,涨跌两难。
下游消费平淡
电力行业的用铜量占铜消费总量的一半左右。7月份的电力电缆产量为343.98万千米,同比增长30.04%,环比下降11.60%,而发电设备产量为736.64万千瓦,同比及环比分别下降24.1%和56.90%。虽然7月份产量回落部分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总体来说,电力行业的用铜需求短期内不能有效提振铜价。对国内20家铜管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一家企业看好铜价,多数企业表示,8月份是铜加工行业淡季,铜的基本面正走向过剩,铜价上行压力较大。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低迷及基本面平淡的情况下,沪铜难有突破,近期将振荡寻底,波动区间在53000—56000元/吨。
(关键词:铜价 沪铜 数据 消费 进口量 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