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的艰难“找矿路”

2013-1-10 9:40:2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大冶有色一直在海外找矿,行业地位逐步退化

踏上这条艰难的“找矿路”,对大冶有色来说却属于不得不为之。

大冶有色的母公司隶属于湖北省国资委,是国内运营历史悠久的铜业生产商,阴极铜产量居行业第五。去年年初,才正式通过股改,利用大冶有色在港交所上市。

交银国际近期对大冶有色调研后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 大冶有色目前所拥有矿山四座。矿山均位于湖北,铜金属储量31万吨;计入新疆两座未投产矿山,合计铜资源量122万吨,平均品位为0.91%。预计今年公司上游毛利率较高的自产铜精矿产量2.1万吨,低毛利的冶炼环节的阴极铜产量31万吨。

但大冶有色的铜矿资源年均仅2万吨左右,面对着其数十万吨的产能,公司大都采用通过从南美的智利、秘鲁,以及澳大利亚、蒙古等国进口铜精矿进行铜产品加工。

交银国际分析师裴毅飞告诉记者,作为国内主要有色金属企业,大冶有色生产的铜产品毛利率高,在国内市场更是供不应求。但如今诸多企业涉足这一领域,行业竞争加剧。受资源自给率所累,大冶有色的市场份额正逐年下降。

裴毅飞还估算,2013年大冶有色资源自给率约达6.8%,而江西铜业(600362)达到约20%;大冶有色阴极铜业务毛利率仅2%,江铜的这一数据则为10%。跟同业相比,大冶有色的行业地位在退化。

早就意识到这一短板,几年前起大冶有色开始加大找矿步伐。其先后启动铜绿山铜铁矿深部开采项目后,并涉足钼、钨、锰、铅、锌等多领域的有色金属开发,在陆续参股湖北东南部的项目的探矿权、采矿权项目。

不仅如此,公司还将眼光瞄准国外,先后在吉尔吉斯斯坦、蒙古、菲律宾等国寻求合适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

“但国外矿山开发的风险更多。”裴毅飞解释,各国对于国外控股的公司开发本国矿山的审批都十分审慎。不仅如此,现在资源十分抢手,导致收购价格颇高,许多矿山开发连成本都难以收回。此外,国外劳务成本高、用工环境差别,这些情况都导致许多企业海外矿山开发具备不确定性。

在大冶有色的未来规划中,资源仍将是重头戏。去年3月,母公司已向其注入了四家已投入运营的铜矿、两个冶炼厂以及一个稀贵金属回收厂。

“根据公司披露,近期,母公司还将有四座矿山注入。”裴毅飞透露,在国外市场方面,公司则计划加大在澳大利亚、非洲寻找合适的新矿山,“如果这些计划能够落实,会有利于后期资源自给率的提高。”

(关键字:大冶有色 铜资源 铜矿)

(责任编辑:00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