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之后,市场相继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塞浦路斯存款征税的困扰,铜价一路下挫。此外,全球铜供应将转向过剩,以及铜库存的不断升高都是压制铜价的重要因素。在基本面孱弱、全球经济前景黯淡的背景下,铜价将呈现易跌难涨的走势。
精铜供应过剩已成主基调
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全球精铜产量达到183.6万吨,创历史新高,需求量却没有跟上相应步伐,为166.8万吨,单月过剩6.5万吨。ICSG季调后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精铜缺口为3.5万吨,较2011年的21.6万吨以及2010年的34.3万吨大幅收窄。不过,铜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作为融资铜进入中国的保税区仓库,并未进入流通领域,真实的需求实际上更低。与此对应的是,2012年中国进口量达到340万吨,创历史高点,同比2011年的283万吨大增20%,保税区的铜库存在2012年不断升高,年底增至百万吨水平。在2013年,信贷环境相对宽松,人民币升值预期结束等因素都将缩减融资铜的规模,这对精铜需求构成打击。
ISCG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铜矿山产能利用率回升至82%,结束自2004年以来的下降势头。铜矿产能将在今后三至五年集中释放,需求增速相对平缓,精铜供应由紧缺转向过剩。
库存升高成为最近市场最大担忧
近来,全球铜库存的不断升高俨然成为市场最大的担忧。最新数据显示,LME铜库存达到56.6万吨,较年初的32万吨增加77%,较去年9月份的低点21.4万吨增加164%。上期所铜库存达到23.9万吨,较年初的20.6万吨增加16%,较去年6月份的低点13万吨增加84%,特别是在传统消费旺季的3月份,上期所库存的逆势增加更是引起市场对中国需求放缓的担忧。全球三大交易所的显性库存已然接近90万吨,达到近10年来最高水平。
库存的升高彰显需求的疲软。最近国内铜现货市场逐渐转为升水,主要是由于现货市场对短期大跌后铜价的短期认可。铜下游的主要领域诸如电线电缆、房地产、空调以及汽车表现相对中规中矩,而上游,由于冶炼费的提升大大刺激冶炼商热情,国内精铜产量不断提升,1—2月份国内精铜产量达到97.5万吨,同比上升11.9%。
全球经济前景黯淡
受欧债危机的拖累,欧元区经济一直深陷泥潭。欧元区多个成员国的2012年四季度GDP继续萎缩,让市场大跌眼镜,也造成铜价在春节后的大跌。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制造业PMI录得46.6,不及上月的47.9,连续2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下。德国3月制造业PMI录得48.9,较2月的50.3,再度跌至荣枯线以下。中国经济则陷入结构失衡和再度衰退的担忧,通胀抬头也为今年经济的走势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美国经济处于复苏之中,但是走势较为反复,由于自动减支的开启和全球整体环境的风险,IMF将美国经济预估由2.0%调低至1.7%。在这种经济前景黯淡的大环境下,铜价将难有起色。
CFT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9日当周,CFTC非商业持仓空单数量创历史最高,达到64206张,净空持仓16170张,表明投机基金大肆看空铜价。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前景暗淡,精铜需求相对低迷,而铜矿产能将集中释放,供需形势很可能在2013年由紧缺转向过剩,最近不断攀升的库存就是有力的佐证。虽然铜价前期的下跌已经释放部分利空,但是反弹同样乏力,短暂的振荡过后,铜价将再度向下。总体来说,铜价将呈现易跌难涨的走势。
(关键字:铜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