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铜两度下探5万关口未能拓展向下空间,国内现货价格坚守5万上方,在此一线存在较强支撑;各主要经济体相对较弱的经济数据对市场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美国就业数据意外好转和欧洲央行等新一轮宽松支撑市场,铜价短期反弹行情或可期待;长期来看,在宏观环境相对好于2012年判断基础上,笔者认为铜价尚难形成持续下跌走势,而上行
空间将受供应过剩的基本面限制,较长时期内仍将延续震荡格局。
一、供求分析
(一)全球供求格局
全球精炼铜供求平衡表(单位:万吨)
2013 年 2013 年
2012 年
( ICSG2012.10 预测) ( ICSG2013.04 预测)
产量 2011.6 2114.0 2098.3
消费 2051.2 2068.2 2056.6
供求平衡 -39.6 45.8 41.7
2013年全球精炼铜供求格局将由之前几年供应偏紧转向供应过剩得到市场普遍共识。精铜矿供应增加和中国冶炼产能扩张使供应有较大增幅,据统计全年铜矿投产项目近20个,新增产能超过
120万吨,国际铜业研究小组(ICSG)预测2013年全球精铜矿产量较2012年增长7.6%至1795.6万吨,增幅较之前几年明显增加;中国仍处精炼铜冶炼产能扩张周期,初步统计2013年新增粗炼产能
90万吨至近560万吨,新增精炼产能140万吨至976万吨。需求方面,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和中国进口需求下降使精炼铜需求增长有限。
ICSG最新预估报告(2013年4月公布)显示,预期2013年全球精炼铜产量2098.3万吨,较2012年增加86.7万吨(或4.3%),需求略增5.2万吨(或0.3%)至2056.6万吨,全年供应过剩41.7万
吨,较之前预测报告(1012年10月份公布)相比,产量和消费量预估均小幅向下修正,供应过剩幅度较之前预估的45.8万吨亦被向下修正。
(二)中国供求格局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国内精炼铜54.05万吨,逼近去年12月份创出的历史最高单月产量纪录,1-3月份精炼铜累计产量达到154.65万吨,同比增长11.2%,产量保持较快增
速,验证国内产能仍处于快速增长周期内。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中国进口精炼铜21.88万吨,略高于2月份21.49,1-3月份精炼铜累计进口为67.69万吨,同比减少35.95%;4月份精炼铜进出口数据尚未公布,已公布的未锻造的
铜及铜材进口同比减少21.2%至29.58万吨,以此来看国内精炼铜进口下滑趋势还将持续。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精炼铜进口量明显回落,融资铜需求减少无疑是导致进口减少的主要因素,而国内银行业加强相关业务限制将使融资铜需求进一步受限。
铜的主要消费领域中,电力行业中自去年以来发电设备产量持续呈负增长局面,电力电缆保持较快增速,但较之前两年亦有所放缓;受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压力,房地产投资增幅较之前几年明显回落,且从目前政策导向来看,调控政策力度仍将增强,对铜的需求亦将受到限制;家电行业来看,空调、电冰箱等电器快速增长周期已经结束,家电行业对铜的需求拉动作用有限。
综合来看,国内精炼铜冶炼产能仍快速增长,在进口增速放缓情况下总体供应仍将保持较大增幅,对比下游消费领域来看,多数行业需求增长明显放缓,个别行业甚至出现负增长,国内精炼
铜供应过剩局面仍将持续。
(三)交易所库存
近期LME阴极铜库存持续攀升势头有所放缓,但整体仍维持于60万吨之上的历史高位水平,去年四季度以来LME库存持续快速增加,与国内进口放缓时间基本吻合,中国进口规模持续下滑无疑
是导致LME库存持续攀升的主要因素;国内方面,近三个月中上期所精炼铜库存亦出现攀升趋势,不过增长幅度相对较小,基本持平于历史最高库存水平附近。
(四)小结
2013年全球精炼铜供应过剩将成定局,铜精矿供应增加和中国冶炼产能扩张导致供应增加,而中国进口规模下降使表现消费量增幅相对较小;国内而言,产量增加足以弥补进口量下滑幅度,
供应宽松局面仍将持续。全球及国内供求格局奠定铜偏空的基本面。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国内有相当规模的融资铜存量,银行及监管机构已经关注其潜在风险,铜价下跌到一定幅度时将使融资铜被迫进入市场流通,加剧铜价下跌。
二、宏观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下调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3%,较1月份预测的3.5%下调0.2个百分点,主要经济体中除日本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预期均被下调,其中美国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由上期报告的增长2.1%下调至1.9%,欧元区由萎缩0.2%下调至萎缩0.3%,中国由增长8.1%下调至8.0%,而日本经济增长预期则由1.2%上调至1.6%,报告对全
球经济措辞仍持偏于乐观态度,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表现出乐观情绪降温。
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公布的宏观数据多数转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月度就业报告显示,4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6.5万人,好于市场预期的增加14万人,3月份数据被向上修正至增加13.8
万人,初值仅增加8.5万人,4月份失业率由前月的7.6%下降至7.5%,再创逾四年来最低。除就业数据外其他数据表现欠佳,3月份工业订单环比下降4.0%,其中耐用品订单大幅回落5.8%;4月份美
国经济景气指标普遍回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前月的51.3回落至50.7,非制造业PMI由前月的54.4回落至53.1。另去年表现强劲的房产业复苏亦出现放缓势头。
欧洲经济表现仍然较差,欧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上升0.1个百分点至12.1%,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当月欧元区零售销售环比下滑0.1%、同比下滑2.4%,不及市场预期的
同比下滑0.1%、同比下滑2.2%;经济景气指标方面,4月份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由前月的46.8下滑至46.7,主要成员国中德国制造业PMI由前月的49.0下滑至48.1、法国由
44.0上升至44.4,德国数据表现不佳拖累欧元区数据的整体表现;稍有安慰的是3月份德国工业订单意外增长,环比增加2.2%。
中国经济数据表现多不及预期,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7%,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7.9%,亦不及市场预期的增长8.0%,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销售及社会用电量等的关键指标表现多不及预期,并较之前增幅有所回落;经济景气指标方面,4月份官方及汇丰公布的制造业PMI均出现回落。
(二)宏观政策
欧洲央行降息拉开新一轮宽松政策,其在5月初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0.50%,下调边际贷款利率50个基点至1.0%,德拉吉在会后申明及公开言论表示,如果需要将
有进一步宽松举措,有将存款利率降至“负利率”的可能性。继欧洲央行之后,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央行宣布降息。
美国、日本及英国央行选择按兵不动,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现行超低利率和资产购买规模不变,宽松政策得到绝大多数联储官员支持;日本央行在无限量购债计划后未采取进一
步举措,但日本通胀水平持续回落使其两年推升通胀水平至2%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不排除后期再度扩大宽松规模的可能;英国央行维持现行利率及资产购买规模不变,第一季度经济以外好转使
其政策举措趋于谨慎。
国内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高于市场预期的2.3%,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进一步扩大,CPI增幅加快使宽松政策预期减
弱,央行此前宣布重启三个月期央票发行,意味着短期难有宽松政策出台。
(三)小结
近期全球主要经济体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明显处于之前几个月表现,经济环境对金融市场支撑力度减弱,但目前尚难判定全球经济再度出现全面下滑,且美国就业市场好转及德国工业数据意
外增长表明经济尚不至于太过悲观;宽松政策再度成为市场主要支撑因素,欧洲、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央行降息标志着新一轮宽松政策展开。近期各国相对较差的数据对市场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但并不意味着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目前仅定性为复苏不及预期强劲,而宽松政策对市场的支撑将持续存在。笔者认为,目前宏观环境不及之前预期乐观,但仍可维持好于去年的判断。
三、综合分析与行情展望 前期沪铜两次下破5万关口但终未能拓展下跌空间,在此期间国内现货价格坚守在5万上方,5万一线支撑较为明显;持仓方面,沪铜持仓规模由前期逾90万手的历史高位回落,市场空头热情
有所降温。结合上述基本面分析,近期各主要经济体相对较差使市场担忧情绪升温,而美国就业市场意外好转和欧洲央行等宽松政策支撑市场,铜价下跌动能明显减弱,短期反弹行情或可期待;
长期来看,在维持宏观环境好于去年判断基础上,笔者认为铜价形成持续下跌趋势的可能性较小,而上方空间将受限于供应过剩压力,行情在较长时期内将延续震荡。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短期意
外事件致使铜价出现一定跌幅后可能诱发融资铜潜在风险,将对铜价造成较大打击。
(关键字:铜 供应过剩 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