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一发布产业竞争力报告称,2012年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和贸易竞争力指数稳中略升,2013年中国产业竞争力仍将处于上升阶段。
报告指出,虽然中国国内面临成本进一步上涨,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但中国劳动力规模仍然庞大,依靠大规模劳动力支撑起来的产业,其比较优势虽然会出现下降,但绝对竞争优势仍然明显。
“2013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仍将处于弱势,但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较小,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虽然会受到发达国家弱势增长的影响,但其稳定增长的势头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仍可能实现较快经济增长,这对中国稳定出口增长有利。”报告称。
中国4月贸易数据超出预期,当月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8%和14.7%,贸易顺差181.6亿美元;中国一季度出口增长18.4%,进口增长8.4%,外贸顺差达430.7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6.7亿美元。
不过,报告也提到,中国产业的技术竞争力不强,部分传统产业竞争优势下降,近年来中国变为弱势的传统优势行业有18类,这些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曾大于1,但近五年其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已少于1。农产品,二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及资源性)产品正在成为消失的竞争优势行业。
尽管如此,中国近年来也兴起一批新兴的优势行业,主要属于机械设备类和化工类,中国的产业升级仍有较大空间。
在政策建议方面,报告认为要高度重视产业安全问题,虽然中国有新兴优势行业和潜在比较优势的行业,但在一些核心产品上仍然缺乏竞争力,同时也需要实现进口的多元化,避免对部分国家的过度依赖,并把提高县域产业竞争力放到突出位置。
同时要加强对跨国公司垄断行为的监管,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开拓力度,并协调好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不能通过人为扭曲的方式,以牺牲通过公平竞争表现出来的产业竞争力为代价。
(关键字:贸易 产业 经济增长 外贸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