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中国商品进口面临近期收缩风险

2014-2-25 9:13:37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消息,巴克莱银行分析师凯文·诺里什(Kevin Norrish)、盖尔·拜里(Gayle Berry)和Sijin Cheng等人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中国1月份商品进口的大幅增长发出了一个健康“警报”。报告指出,进口增长的驱动力是一些暂时性的因素;近期内商品进口出现收缩的风险有所增长。

以下是报告内容摘要:

中国1月份商品进口:发出健康警报

上周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商品进口明显呈现出很有活力的画面,而1月份详细商品进口数据的公布则给这幅画面添上了一笔。除了、原油和铁矿石进口创下历史新高以外,今天公布的数据还显示,原材料及其他金属的进口也大幅增长;但是,近期内进口出现收缩的风险则有所增长。

在工业用金属中,原材料的进口继续大幅增长。矾土的进口量创下历史新高,铝和镍矿石的进口也强劲增长,铜精矿进口接近于去年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的进口量处于五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铂的进口量也出现了同比强劲增长。仅有钯和银等少数金属表现疲弱,这两种金属的进口量与去年1月份相比均有所下降。

但是,当前形势已经变得十分清晰,即这种进口增长的驱动力是一些暂时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可能不会维持很长时间。首先,1月份商品进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被用来在去年12月份的“现金危机”过后生成融资。由于没有强大的基本面需求,因此商品库存已大幅增长。铁矿石的港口库存创下了历史新高,今年截至目前为止铜库存增加了12.5万吨,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但是,融资状况已在1月份变得宽松,新的本币贷款与去年12月份的总量相比增长了将近两倍,因此商品的融资需求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中大幅减弱。

其次,原材料(尤其是矾土和镍矿石)进口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印度尼西亚1月中旬实施出口禁令以前的囤货活动而带来的,因此这种增长是预防性的,与未来供应短缺相关的担忧情绪有关,其推动力并非来自于市场对未来需求将变得更加强劲的预期。

第三,原油进口的部分推动力来自于建立库存的活动,原因是新的炼油商开始运营;同时,中国作为面向亚洲其他地区的炼油产品出口国的地位正在上升,也是原因之一。在1月份中,中国炼油商的炼油产品日均出口量为略高于70万桶,创下有史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但是,由于地区性需求疲弱的缘故,利润率则正在收缩。因此,未来的出口以及原油的精炼需求不太可能继续保持在目前的水平。

因此现在的风险就是,中国的商品进口“盛宴”可能会在不久以后就转变为“饥渴”。

(关键字:铜 锌 镍矿石 进口量)

(责任编辑:00570)